精装
1978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1978年后改革的成功为重塑外部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源。这本书从新现实主义的角度展示了中国如何利用这种力量,投射军事和经济力量来推进中国的利益。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内容
更多的信息
1978年启动的经济和政治改革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一股新的力量出现了。然而,40多年过去了,如何理解和解读中国的外交政策仍然是一个争论和争论的来源。
Nicholas Khoo审视了中国作为当代世界政治大国的到来,为强调国家利益和相对权力运作的新现实主义模式提供了理由。他阐明了经济和军事力量投射、螺旋动态和使用楔子战略分裂对手的相关性。Khoo还回顾了中国外交政策中有影响力的替代理论,这些理论强调贸易、身份、社会化、国内政治和安全困境的概念。
呈现读者主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论的争论在中国的角色将冷战结束在东亚,及其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将各级大学学生极大的兴趣,以及对中国外交政策专家,东亚国际关系、国际安全。
Nicholas Khoo审视了中国作为当代世界政治大国的到来,为强调国家利益和相对权力运作的新现实主义模式提供了理由。他阐明了经济和军事力量投射、螺旋动态和使用楔子战略分裂对手的相关性。Khoo还回顾了中国外交政策中有影响力的替代理论,这些理论强调贸易、身份、社会化、国内政治和安全困境的概念。
呈现读者主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论的争论在中国的角色将冷战结束在东亚,及其与美国和日本的关系,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将各级大学学生极大的兴趣,以及对中国外交政策专家,东亚国际关系、国际安全。
的一致好评
该书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希望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学者和政策分析人士将对此感兴趣。
——贺凯,当代东南亚
邱国雄(Nicholas Khoo)运用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在后冷战时期在亚洲的崛起进行了精辟的评估,提出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新现实主义观点,认为中国的行为从根本上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相对实力。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广泛研究,这份清晰、翔实的分析为世界应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持续争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
《1978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政策:重新掌权》(China ' s Foreign Policy since 1978: Return to Power)一书以极好的、快速的速度回顾了日益激烈的中美关系所造成的两极世界。中国、美国、日本和东盟国家必须接受一种更具竞争性和冲突性的新常态。邱德华的新书可以作为研究东亚和东南亚国际关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的教材。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尔·杰克逊
这本书进入了一个拥挤的领域,在两个方面,它成功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它打破了现有文献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迷雾。其次,它提供了一个基于国家利益和中国实力投射能力不断增强的现实主义选择。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迈克尔·雷恩斯伯勒(Michael Rainsborough
——贺凯,当代东南亚
邱国雄(Nicholas Khoo)运用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中国在后冷战时期在亚洲的崛起进行了精辟的评估,提出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新现实主义观点,认为中国的行为从根本上是基于国家利益和相对实力。通过对国内外资料的广泛研究,这份清晰、翔实的分析为世界应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持续争论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罗伯特·萨特(Robert Sutter
《1978年以来的中国外交政策:重新掌权》(China ' s Foreign Policy since 1978: Return to Power)一书以极好的、快速的速度回顾了日益激烈的中美关系所造成的两极世界。中国、美国、日本和东盟国家必须接受一种更具竞争性和冲突性的新常态。邱德华的新书可以作为研究东亚和东南亚国际关系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的教材。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卡尔·杰克逊
这本书进入了一个拥挤的领域,在两个方面,它成功地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它打破了现有文献对中国崛起所产生的迷雾。其次,它提供了一个基于国家利益和中国实力投射能力不断增强的现实主义选择。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迈克尔·雷恩斯伯勒(Michael Rainsborough
内容
引言:从《等待时机》到《中国梦》2.将中国定位为国际角色。中国冷战的结束:楔子战略与苏越同盟的终结中美关系与力量投射动态中日关系与强制性外交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