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
东亚金融市场新结构
该书认为,东亚的金融结构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导致高储蓄配置效率低下,导致短期债务市场过度膨胀。报告还指出,尽管东亚地区的储蓄率很高,但东亚地区对域外金融中心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高,而且没有强大的区域性网络来连接东亚地区的各个金融中心。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该书认为,东亚的金融结构缺乏适当的基础设施,导致高储蓄配置效率低下,导致短期债务市场过度膨胀。报告还指出,尽管东亚地区的储蓄率很高,但东亚地区对域外金融中心的依赖程度也相对较高,而且没有强大的区域性网络来连接东亚地区的各个金融中心。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在东亚建立有效和稳定的资本循环的建议。对香港、新加坡和东京这三个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中介功能进行了评价。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在本区域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之间建立一个有机网络,以及如何加强这些区域金融中心未来的作用和职能。还审查了以区域金融网络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东亚高储蓄部门和生产性部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的政策影响。
本书集中讨论了在东亚建立新的金融市场结构的核心问题,将会吸引那些对亚洲研究和金融经济学有特殊兴趣的人。
在这种经济背景下,作者提出了在东亚建立有效和稳定的资本循环的建议。对香港、新加坡和东京这三个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中介功能进行了评价。讨论的重点是如何在本区域主要经济体的金融市场之间建立一个有机网络,以及如何加强这些区域金融中心未来的作用和职能。还审查了以区域金融网络为基础的区域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可能在东亚高储蓄部门和生产性部门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的政策影响。
本书集中讨论了在东亚建立新的金融市场结构的核心问题,将会吸引那些对亚洲研究和金融经济学有特殊兴趣的人。
的一致好评
“总体话题很重要,而且与政策高度相关;作者是知名的、杰出的专家;内容非常好,可读性很强。我对每一章明显体现的内容印象深刻。讨论和分析是明智的,适当的谨慎、细致和谨慎。这本书写得很好,逻辑清晰,我相信在学者和市场实践者中会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些话题很重要,甚至很热门,而且将继续如此。
——休·帕特里克,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日本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
——休·帕特里克,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日本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
贡献者
投稿人:C.Y. Ahn, T. Anas, R. Atje, J. Corbett, G. de Brouwer, B. Eichengreen, C.T. Fah,黄旸,T. Ito, S. Kim, S.H. Kim, j - y。李、刘慧英、文文文、颜国杰、Nidhiparabha乙、小川e、吴国强、潘格斯图、朴东琨、朴俊杰、朴y.c.、B. Reszat、宋文文、王颖、杨超、杨德镛、尹d.r.、M. Zainal Abidin
内容
内容:
1.导论:东亚金融市场的新结构
第一部分:东亚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
2.东亚的金融与经济发展
3.东亚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
4.为什么东亚的区域一体化程度低于欧洲?
5.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如何促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
6.亚太地区的国际资本流动与商业周期
第二部分:东亚金融中心
7.东京金融市场作为东亚的金融中心
8.香港能否继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9.在区域内循环利用亚洲储蓄:新加坡的作用
10.韩国成为金融中心
11.东亚金融中心:马来西亚的视角
12.转型中的泰国金融部门:债券市场能防止未来的货币危机吗?
13.东亚金融中心:印度尼西亚的视角
14.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中心的重新崛起
15.澳大利亚的金融市场和机构
第三部分:在本地区内调动亚洲储蓄
16.东亚金融市场新结构:如何促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
17.如何在区域内调动亚洲储蓄:东亚债券市场发展的证券化和信用增强
18.区域开发银行的作用:东亚发展融资
指数
1.导论:东亚金融市场的新结构
第一部分:东亚金融自由化与一体化
2.东亚的金融与经济发展
3.东亚金融自由化与资本市场一体化
4.为什么东亚的区域一体化程度低于欧洲?
5.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如何促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
6.亚太地区的国际资本流动与商业周期
第二部分:东亚金融中心
7.东京金融市场作为东亚的金融中心
8.香港能否继续作为国际金融中心?
9.在区域内循环利用亚洲储蓄:新加坡的作用
10.韩国成为金融中心
11.东亚金融中心:马来西亚的视角
12.转型中的泰国金融部门:债券市场能防止未来的货币危机吗?
13.东亚金融中心:印度尼西亚的视角
14.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中心的重新崛起
15.澳大利亚的金融市场和机构
第三部分:在本地区内调动亚洲储蓄
16.东亚金融市场新结构:如何促进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
17.如何在区域内调动亚洲储蓄:东亚债券市场发展的证券化和信用增强
18.区域开发银行的作用:东亚发展融资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