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科学

精装

认知科学

9781852786984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
编者为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心理学院前心理学教授Noel Sheehy和英国利兹大学心理学教授兼副校长Antony J. Chapman
出版时间:1995 国际标准图书编号:978 1 85278 698 4 程度:1688页
认知科学是研究智能和智能系统的科学。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在内的多个学科都对这些主题有广泛的兴趣。认知科学试图组织和统一在这些不同学科中发展起来的思想观点。认知科学关注的是智能过程的抽象理论的构建,人类和动物智能的研究,目标是从这些观察和研究计算机程序的组织和行为基础的计算原则发展出智能过程的理论。

这三卷集提出了在认知科学上最重要的种子文章的仔细选择。编辑们还准备了一份新的全面性的介绍。

版权和许可

推荐图书管理员

你的细节

隐私政策

图书管理员详细信息

下载传单

打印页面

更多的信息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认知科学是研究智能和智能系统的科学。包括心理学、哲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在内的多个学科都对这些主题有广泛的兴趣。认知科学试图组织和统一在这些不同学科中发展起来的思想观点。认知科学关注的是智能过程的抽象理论的构建,人类和动物智能的研究,目标是从这些观察和研究计算机程序的组织和行为基础的计算原则发展出智能过程的理论。

这三卷集提出了在认知科学上最重要的种子文章的仔细选择。编辑们还准备了一份新的全面性的介绍。
内容
内容:

确认
介绍

体积我
第一部分:基本问题
1.a . Norman(1980),《认知科学的十二个问题》
2.J.A.费尔德曼和D.H.巴拉德(1982),《连接主义模型及其性质》
3.P.N.约翰逊-莱尔德(1985),《心理模型》
4.J.A. Fodor(1985),“思维的模块化”Précis
5.J.E.莱尔德,A. Newell和P.S. Rosenbloom(1987),《翱翔:一般智力的架构》
6.D.C. Dennett和M. Kinsbourne(1992),《时间和观察者:意识在大脑中的位置和时间》(Time and the Observer: the Where and When of Consciousness in the Brain)
7.A. Newell(1992),“认知统一理论”的Précis
第二部分:概念化、学习、记忆
8.E.H.罗施(1973),《自然类别》
9.W.A. Woods(1975),《链接中的内容:语义网络的基础》
10.点Collins和E.F. Loftus(1975),《语义加工的扩散激活理论》
11.R.C. Schank(1980),《语言与记忆》
12.j·r·安德森(J.R. Anderson),《生产系统和ACT》(Production Systems and ACT)
13.D.E. Rumelhart, G.E. Hinton和R.J. Williams(1986),《通过错误传播学习内部表征》
名称索引

卷二世
第一部分:表示
1.R.N.谢泼德和J.梅茨勒(1971),《三维物体的心理旋转》
2.Z.W. Pylyshyn(1973),《心灵的眼睛告诉心灵的大脑:对心灵意象的批判》
3.M.明斯基(1975),《表征知识的框架》
4.J.R. Anderson(1978),《关于心理意象表征的争论》
5.S.M. Kosslyn(1981),《心理意象的媒介和信息:一种理论》
6.R.J. Brachman和J.G. Schmolze(1985),《KL-ONE知识表示系统概述》。
第二部分:问题的解决和理解
7.A. Newell和H.A. Simon(1963),《GPS,模拟人类思维的程序》
8.R.M. Kaplan(1972),《作为句子理解的心理模型的扩充过渡网络》
9.D. Kahneman和A. Tversky(1973),《预测心理学》
10.E.H. Shortliffe, R. Davis, S.G. Axline, B.G. Buchanan, C. Cordell Green和S.N. Cohen(1975),“临床治疗学的计算机咨询:MYCIN系统的解释和规则获取能力”
11.M.L. Gick和K.J. Holyoak(1980),《类比问题解决》
12.J.L. McClelland和D.E. Rumelhart(1981),“字母知觉中语境效应的交互激活模型:第一部分。”基本调查结果的说明
13.R.C. Schank(1983),《记忆中的各种结构》
14.G.L. Drescher(1991),《图式机制绩效概述》
第三部分:视觉知觉
15.J. Morton(1969),《文字识别中的信息交互》
16.W.G.蔡斯和H.A.西蒙(1973),《国际象棋中的认知》
17.D.J. McArthur(1982),《计算机视觉与知觉心理学》
18.D. Marr(1985),《视野:哲学和方法》
19.I. Biederman(1987),“成分识别:人类图像理解理论”
名称索引

第三卷
第一部分:理解
1.R.C. Schank(1972),《概念依赖:自然语言理解的理论》
2.J. Kimball(1973),《自然语言表面结构解析的七个原则》
3.格赖斯(H.P. Grice, 1975),《逻辑与对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
4.M.P. Marcus(1979),《自然语言的句法识别理论》
5.S. Pinker(1979),《语言学习的形式模式》
6.T. Winograd(1980),《理解语言意味着什么?》”
7.M. Studdert-Kennedy(1980),《言语知觉》
8.L.D. Erman, F. Hayes-Roth, V.R. Lesser和D.R. Reddy(1980),“Hearsay-II语音理解系统:整合知识解决不确定性”
第二部分:生产
9.M.F. Garrett(1975),《句子产生的分析》
10.P.R.科恩和C.R.佩罗特(1979),《基于计划的言语行为理论的要素》
11.D.E. Rumelhart和d.a Norman(1982),《模拟熟练打字员:熟练认知-运动表现的研究》
12.B.J. Grosz和C.L. Sidner(1986),《注意、意图和话语结构》
13.a . Norman(1991),《认知的产物》
名称索引
我的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