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装
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变革
这本全面的新文集精心挑选了自1966年以来在外国直接投资(FDI)和技术变革领域出现的主要著作。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这本全面的新文集精心挑选了自1966年以来在外国直接投资(FDI)和技术变革领域出现的主要著作。
它是由该领域的主要贡献者和先驱之一准备的,并且是一个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吸引了稳定增长的兴趣。
在对文献进行批判性调查的新介绍之后,该文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覆盖范围,其中包括对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的早期分析;跨国公司技术变革分析的理论基础技术转移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基于技术的公司间联盟;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发展在国家一级的共同演变;外资子公司技术努力的地理定位与企业间的技术溢出。
它是由该领域的主要贡献者和先驱之一准备的,并且是一个研究领域,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吸引了稳定增长的兴趣。
在对文献进行批判性调查的新介绍之后,该文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覆盖范围,其中包括对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的早期分析;跨国公司技术变革分析的理论基础技术转移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技术创新的国际化;基于技术的公司间联盟;外国直接投资与技术发展在国家一级的共同演变;外资子公司技术努力的地理定位与企业间的技术溢出。
的一致好评
“这项工作是为荣誉学生、研究人员和学者准备的,他们无疑会把它看作是重要文章的资源。”
-《经济展望与商业评论》
-《经济展望与商业评论》
贡献者
41篇文章,从1966年到1998年
作者包括:M. Blomström, R.E. Caves, J.H. Dunning, B. Kogut, S. Lall, E. Mansfield, T. Ozawa, N. Rosenberg, D.J. Teece, R. Vernon
作者包括:M. Blomström, R.E. Caves, J.H. Dunning, B. Kogut, S. Lall, E. Mansfield, T. Ozawa, N. Rosenberg, D.J. Teece, R. Vernon
内容
内容:
体积我:
•引言
第一部分:前期分析与理论基础
1.雷蒙德·弗农(1966),《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
2.John H. Dunning(1970),《外国资本与欧洲经济增长》
3.埃德温·曼斯菲尔德(1974),《技术与技术变革》
4.Stephen P. Magee(1977),“跨国公司、产业技术周期和发展”
5.乔瓦尼·多西(1984),《国际环境中的技术变革:贸易和投资的动态》
6.John Cantwell(1991),“技术能力理论及其在国际生产中的应用”
7.Bruce Kogut和Udo Zander(1995),“知识、市场失灵与跨国企业:一个回答”
第二部分:技术转移理论
8.Harvey Lapan和Pranab Bardhan(1973),“本地化技术进步和技术转让与经济发展”
9.Peter J. Buckley和Mark Casson(1976),《跨国企业的长期理论》
10.Tetsunori Koizumi和Kenneth J. Kopecky(1977),“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与技术知识的国际转移”
11.Ronald Findlay(1978),《相对落后、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一个简单的动态模型》
12.W.H. Davidson和Donald G. McFetridge(1984),“国际技术交易与企业理论”
13.王建业、Magnus Blomström(1992),《外商投资与技术转移:一个简单模型》
第三部分:技术转移的历史与实证分析
14.米拉·威尔金斯(1974),《私营企业在国际技术传播中的作用》
15.D.J. Teece(1977),“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技术专有知识转移的资源成本”
16.Arthur W. Lake(1979),“跨国公司的技术创造和技术转移”
17.Edwin Mansfield和Anthony Romeo(1980),“美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技术转移”
18.Robert C. Hirschey和Richard E. Caves(1981),“跨国企业的研究和技术转让”
19.内森·罗森伯格(1982),“国际技术转让:对工业化国家的影响”
名称索引
卷二:
第一部分:技术创新的国际化
1.Edwin Mansfield, David Teece和Anthony Romeo(1979),“美国公司的海外研发”
2.Ove Granstrand(1979),“研发与企业国际化”
3.Sanjaya Lall(1979),“美国跨国公司研究活动的国际分配”
4.Gary Hewitt(1980),“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海外进行的研究和开发”
5.Lars ha kanson和Udo Zander(1988),“研发的国际管理:瑞典的经验”
6.Pari Patel(1995),“面向全球市场的技术本地化生产”
7.John Cantwell(1995),《技术全球化:产品周期模型还剩下什么?》”
8.Marina Papanastassiou和Robert Pearce(1997),“技术采购和英国制造子公司的战略角色:本地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
第二部分:基于技术的公司间联盟
9.francois Chesnais(1988),《跨国企业与技术的国际传播》
10.David C. Mowery和Nathan Rosenberg(1989),“国际和国内研发合作”
11.John Hagedoorn和Jos Schakensraad(1992),“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公司和战略联盟网络”
12.John Hagedoorn和Rajneesh Narula(1996),“战略技术伙伴关系的组织模式选择:国际和行业差异”
13.弗雷姆·萨赫瓦尔德(1998),《合作协议与企业理论:关注变革的障碍》
第三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发展的共同演化
14.Sanjaya Lall(1987),《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最不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
15.Terutomo Ozawa(1991),“跨国主义与产业升级新阶段的日本:贸易、增长和FDI的功能整合”
16.Terutomo Ozawa(1992),《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
17.John H. Dunning和Rajneesh Narula(1996),“重新审视投资发展路径:一些新出现的问题”
第四部分:跨国公司的地域定位与技术溢出
18.Bruce Kogut and Sea Jin Chang(1991),“技术能力与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
19.Ari Kokko(1994),“技术、市场特征和溢出效应”
20.Paul Almeida(1996),“外国跨国公司的知识采购:美国半导体行业的专利引用分析”
21.John H. Dunning(1996),“企业竞争力的地理来源:一项新调查的一些结果”
22.托马索·佩雷斯(1997),《跨国企业与技术溢出:一个进化模型》
名称索引
体积我:
•引言
第一部分:前期分析与理论基础
1.雷蒙德·弗农(1966),《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
2.John H. Dunning(1970),《外国资本与欧洲经济增长》
3.埃德温·曼斯菲尔德(1974),《技术与技术变革》
4.Stephen P. Magee(1977),“跨国公司、产业技术周期和发展”
5.乔瓦尼·多西(1984),《国际环境中的技术变革:贸易和投资的动态》
6.John Cantwell(1991),“技术能力理论及其在国际生产中的应用”
7.Bruce Kogut和Udo Zander(1995),“知识、市场失灵与跨国企业:一个回答”
第二部分:技术转移理论
8.Harvey Lapan和Pranab Bardhan(1973),“本地化技术进步和技术转让与经济发展”
9.Peter J. Buckley和Mark Casson(1976),《跨国企业的长期理论》
10.Tetsunori Koizumi和Kenneth J. Kopecky(1977),“经济增长、资本流动与技术知识的国际转移”
11.Ronald Findlay(1978),《相对落后、外国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一个简单的动态模型》
12.W.H. Davidson和Donald G. McFetridge(1984),“国际技术交易与企业理论”
13.王建业、Magnus Blomström(1992),《外商投资与技术转移:一个简单模型》
第三部分:技术转移的历史与实证分析
14.米拉·威尔金斯(1974),《私营企业在国际技术传播中的作用》
15.D.J. Teece(1977),“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技术专有知识转移的资源成本”
16.Arthur W. Lake(1979),“跨国公司的技术创造和技术转移”
17.Edwin Mansfield和Anthony Romeo(1980),“美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技术转移”
18.Robert C. Hirschey和Richard E. Caves(1981),“跨国企业的研究和技术转让”
19.内森·罗森伯格(1982),“国际技术转让:对工业化国家的影响”
名称索引
卷二:
第一部分:技术创新的国际化
1.Edwin Mansfield, David Teece和Anthony Romeo(1979),“美国公司的海外研发”
2.Ove Granstrand(1979),“研发与企业国际化”
3.Sanjaya Lall(1979),“美国跨国公司研究活动的国际分配”
4.Gary Hewitt(1980),“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海外进行的研究和开发”
5.Lars ha
6.Pari Patel(1995),“面向全球市场的技术本地化生产”
7.John Cantwell(1995),《技术全球化:产品周期模型还剩下什么?》”
8.Marina Papanastassiou和Robert Pearce(1997),“技术采购和英国制造子公司的战略角色:本地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
第二部分:基于技术的公司间联盟
9.francois Chesnais(1988),《跨国企业与技术的国际传播》
10.David C. Mowery和Nathan Rosenberg(1989),“国际和国内研发合作”
11.John Hagedoorn和Jos Schakensraad(1992),“信息技术领域的领先公司和战略联盟网络”
12.John Hagedoorn和Rajneesh Narula(1996),“战略技术伙伴关系的组织模式选择:国际和行业差异”
13.弗雷姆·萨赫瓦尔德(1998),《合作协议与企业理论:关注变革的障碍》
第三部分: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发展的共同演化
14.Sanjaya Lall(1987),《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最不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
15.Terutomo Ozawa(1991),“跨国主义与产业升级新阶段的日本:贸易、增长和FDI的功能整合”
16.Terutomo Ozawa(1992),《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
17.John H. Dunning和Rajneesh Narula(1996),“重新审视投资发展路径:一些新出现的问题”
第四部分:跨国公司的地域定位与技术溢出
18.Bruce Kogut and Sea Jin Chang(1991),“技术能力与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
19.Ari Kokko(1994),“技术、市场特征和溢出效应”
20.Paul Almeida(1996),“外国跨国公司的知识采购:美国半导体行业的专利引用分析”
21.John H. Dunning(1996),“企业竞争力的地理来源:一项新调查的一些结果”
22.托马索·佩雷斯(1997),《跨国企业与技术溢出:一个进化模型》
名称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