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
创新、产业演进与经济增长
本书收录了众多知名学者的重要文章,编辑们将创新的影响与企业和行业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并最终与经济发展和增长联系起来。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本书收录了众多知名学者的重要文章,编辑们将创新的影响与企业和行业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联系起来,并最终与经济发展和增长联系起来。
这些书涵盖了诸如产品生命周期对产业演变的影响、创新活动和新公司启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多样性的来源和多样性对经济演变的影响的分析等主题。本文考察了企业进入后绩效的三个关键要素——生存能力、学习过程和行业演变与生产率之间的联系。然后,这两本书探讨了动荡和持久性在进化经济中的作用。其他议题包括市场结构的演变、区域的演变以及产业在演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最后,两本书探讨了创新、产业演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这些书涵盖了诸如产品生命周期对产业演变的影响、创新活动和新公司启动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多样性的来源和多样性对经济演变的影响的分析等主题。本文考察了企业进入后绩效的三个关键要素——生存能力、学习过程和行业演变与生产率之间的联系。然后,这两本书探讨了动荡和持久性在进化经济中的作用。其他议题包括市场结构的演变、区域的演变以及产业在演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最后,两本书探讨了创新、产业演变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的一致好评
“那些书……汇集重要的贡献,以呈现新视角的构建模块。这些书卷将对研究人员、学生和政策制定者有很大的价值,可以重新引导有关工业、技术和经济政策的辩论。”
——Pradosh Nath,科学与工业研究杂志
——Pradosh Nath,科学与工业研究杂志
贡献者
55篇文章,从1958年到1998年
贡献者包括:A. Chandler, B. Jovanovic, R. Lucas, R. Nelson, A. Pakes, A. Shleifer, H. Simon, M. Spence, J. Stiglitz, J. Sutton
贡献者包括:A. Chandler, B. Jovanovic, R. Lucas, R. Nelson, A. Pakes, A. Shleifer, H. Simon, M. Spence, J. Stiglitz, J. Sutton
内容
内容:
体积我:
致谢•简介
第一部分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演进
1.Dennis C. Mueller和John E. Tilton(1969),“研发成本是进入市场的障碍”
2.博扬·约万诺维奇和格伦·m·麦克唐纳(1994),《竞争性产业的生命周期》
3.Steven Klepper(1996),“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进入、退出、增长和创新”
4.Steven Klepper和Kenneth L. Simons(1997),《工业企业的技术灭绝:对其性质和原因的探究》
第二部分新企业的启动
5.P.A. Geroski(1995),“我们对入口了解多少?””
6.David A. Garvin(1983),《分拆和新公司形成过程》
7.David B. Audretsch(1995),“新公司”
8.John C. Hause和Gunnar Du Rietz(1984),“进入、行业增长和行业供应的微观动态”
第三部分多样性的来源和含义
9.Walter Y. Oi(1983),《异质企业与生产组织》
10.格伦R.卡罗尔,吕达S.毕格罗,马克-大卫L.赛德尔和露西亚B.蔡(1996),“美国汽车工业中De Novo和De Alio生产商的命运1885-1981”
11.Wesley M. Cohen和Steven Klepper(1992),“产业研发强度分布的剖析”
第四部分企业规模分布
12.Herbert A. Simon和Charles P. Bonini(1958),“商业公司的规模分布”
13.埃德温·曼斯菲尔德(1962),《进入、直布罗陀法则、创新与企业成长》
14.博扬·约万诺维奇(1982),《产业的选择与进化》
第五部分成长
15.Bronwyn H. Hall(1987),“美国制造业企业规模与企业增长之间的关系”
16.蒂莫西·邓恩、马克·j·罗伯茨和拉里·萨缪尔森(1989),《美国制造业工厂的成长与失败》
17.约翰·萨顿(1997),《直布罗陀的遗产》
名称索引
卷二:
第一部分生存
1.David B. Audretsch和Talat Mahmood(1995),“新企业生存:使用风险函数的新结果”
2.José Mata和Pedro Portugal(1994),“新企业的生命周期”
3.Thomas J. Holmes和James A. Schmitz, Jr.(1995),《论企业和企业经理的流动》
4.马克·多姆、蒂莫西·邓恩和马克·j·罗伯茨(1995),《技术使用在制造工厂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与适应
5.A.迈克尔·斯宾塞(1981),《学习曲线与竞争》
6.马文·b·利伯曼(1989),《学习曲线、进入技术壁垒和化学加工工业的竞争生存》
7.John R. Baldwin和Mohammed Rafiquzzaman(1995),“选择与进化适应:学习和入行后表现”
8.David B. Audretsch(1991),《新企业生存与技术制度》
9.Ariel Pakes和Richard Ericson(1998),“企业动态替代模型的经验意义”
第三部分生产力
10.马丁·尼尔·贝利,查尔斯·胡尔滕和大卫·坎贝尔(1992),“制造工厂的生产力动态”
11.Lili Liu和James R. Tybout(1996),“智利和哥伦比亚的生产率增长:进入、退出和学习的作用”
12.Paul A. Geroski(1989),“进入、创新和生产率增长”
13.Frank R. Lichtenberg和Donald Siegel(1987),“生产率和制造工厂所有权的变化”
第四部分湍流
14.丹尼斯·穆勒(1976),“信息、流动性和利润”
15.M.E. Beesley和R.T. Hamilton(1984),“小公司的苗床作用和动荡的概念”
16.瓦尔·尤金·兰姆森(1991),“沉没成本和不确定市场条件下的行业演变”
17.Richard Ericson和Ariel Pakes(1995),“Markov-Perfect Industry Dynamics:实证工作的框架”
18.Hugo A. Hopenhayn(1992),“长期均衡中的进入、退出和企业动力学”
名称索引
第三卷:
第一部分坚持
1.Richard J. Gilbert和David M.G. Newbery(1982),“先发制人的专利申请和垄断的持久性”
2.Jennifer F. Reinganum(1983),“不确定的创新和垄断的持久性”
3.Richard J. Gilbert和David M.G. Newbery(1984),“不确定的创新和垄断的持久性:评论”
4.Jennifer F. Reinganum(1984),“不确定的创新和垄断的持久性:回答”
5.Richard J. Gilbert和David M.G. Newbery(1984),“先发制人的专利申请和垄断的持久性:答复”
6.丹尼斯·c·穆勒(1986),“利润高于常态的持久性”和“盈利能力和市场结构”
7.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和理查德·s·罗森布鲁姆(1995),《解释攻击者的优势:技术范式、组织动力学和价值网络》
第二部分,横向市场结构的演变
8.Steven Klepper和Elizabeth Graddy(1990),“新产业的演变和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
9.Richard E. Caves(1998),《产业组织与企业流动和流动的新发现》
10.约翰·萨顿(1991),《从理论到测量》和《计量经济学证据》
11.Alfred D. Chandler, Jr.和Takashi Hikino(1990)的协助,《规模、范围和组织能力》
12.约翰·萨顿(1996),《技术与市场结构》
第三部分区域演变
13.Edward L. Glaeser, Hedi D. Kallal, José A. Scheinkman和Andrei Shleifer(1992),“城市的增长”
14.Maryann P. Feldmann和David B. Audretsch(1999),《城市创新:基于科学的多样性、专业化和本地化竞争》
15.格伦·埃里森和爱德华·格莱泽(1997),《美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度:一个飞镖方法》
第四部分产业国际竞争力
16.小罗伯特·e·卢卡斯(1993),《创造奇迹》
17.B.-Y。Aw和A.R. Hwang(1995),“生产率和出口市场:企业层面的分析”
第五部分公共政策
18.Wesley M. Cohen和Steven Klepper(1992),“追求技术进步的企业规模和多样性之间的权衡”
19.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96),《东亚奇迹的一些教训》
20.Richard R. Nelson(1992),《国家创新体系:一项研究的回顾》
名称索引
体积我:
致谢•简介
第一部分产品生命周期与产业演进
1.Dennis C. Mueller和John E. Tilton(1969),“研发成本是进入市场的障碍”
2.博扬·约万诺维奇和格伦·m·麦克唐纳(1994),《竞争性产业的生命周期》
3.Steven Klepper(1996),“产品生命周期中的进入、退出、增长和创新”
4.Steven Klepper和Kenneth L. Simons(1997),《工业企业的技术灭绝:对其性质和原因的探究》
第二部分新企业的启动
5.P.A. Geroski(1995),“我们对入口了解多少?””
6.David A. Garvin(1983),《分拆和新公司形成过程》
7.David B. Audretsch(1995),“新公司”
8.John C. Hause和Gunnar Du Rietz(1984),“进入、行业增长和行业供应的微观动态”
第三部分多样性的来源和含义
9.Walter Y. Oi(1983),《异质企业与生产组织》
10.格伦R.卡罗尔,吕达S.毕格罗,马克-大卫L.赛德尔和露西亚B.蔡(1996),“美国汽车工业中De Novo和De Alio生产商的命运1885-1981”
11.Wesley M. Cohen和Steven Klepper(1992),“产业研发强度分布的剖析”
第四部分企业规模分布
12.Herbert A. Simon和Charles P. Bonini(1958),“商业公司的规模分布”
13.埃德温·曼斯菲尔德(1962),《进入、直布罗陀法则、创新与企业成长》
14.博扬·约万诺维奇(1982),《产业的选择与进化》
第五部分成长
15.Bronwyn H. Hall(1987),“美国制造业企业规模与企业增长之间的关系”
16.蒂莫西·邓恩、马克·j·罗伯茨和拉里·萨缪尔森(1989),《美国制造业工厂的成长与失败》
17.约翰·萨顿(1997),《直布罗陀的遗产》
名称索引
卷二:
第一部分生存
1.David B. Audretsch和Talat Mahmood(1995),“新企业生存:使用风险函数的新结果”
2.José Mata和Pedro Portugal(1994),“新企业的生命周期”
3.Thomas J. Holmes和James A. Schmitz, Jr.(1995),《论企业和企业经理的流动》
4.马克·多姆、蒂莫西·邓恩和马克·j·罗伯茨(1995),《技术使用在制造工厂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学习与适应
5.A.迈克尔·斯宾塞(1981),《学习曲线与竞争》
6.马文·b·利伯曼(1989),《学习曲线、进入技术壁垒和化学加工工业的竞争生存》
7.John R. Baldwin和Mohammed Rafiquzzaman(1995),“选择与进化适应:学习和入行后表现”
8.David B. Audretsch(1991),《新企业生存与技术制度》
9.Ariel Pakes和Richard Ericson(1998),“企业动态替代模型的经验意义”
第三部分生产力
10.马丁·尼尔·贝利,查尔斯·胡尔滕和大卫·坎贝尔(1992),“制造工厂的生产力动态”
11.Lili Liu和James R. Tybout(1996),“智利和哥伦比亚的生产率增长:进入、退出和学习的作用”
12.Paul A. Geroski(1989),“进入、创新和生产率增长”
13.Frank R. Lichtenberg和Donald Siegel(1987),“生产率和制造工厂所有权的变化”
第四部分湍流
14.丹尼斯·穆勒(1976),“信息、流动性和利润”
15.M.E. Beesley和R.T. Hamilton(1984),“小公司的苗床作用和动荡的概念”
16.瓦尔·尤金·兰姆森(1991),“沉没成本和不确定市场条件下的行业演变”
17.Richard Ericson和Ariel Pakes(1995),“Markov-Perfect Industry Dynamics:实证工作的框架”
18.Hugo A. Hopenhayn(1992),“长期均衡中的进入、退出和企业动力学”
名称索引
第三卷:
第一部分坚持
1.Richard J. Gilbert和David M.G. Newbery(1982),“先发制人的专利申请和垄断的持久性”
2.Jennifer F. Reinganum(1983),“不确定的创新和垄断的持久性”
3.Richard J. Gilbert和David M.G. Newbery(1984),“不确定的创新和垄断的持久性:评论”
4.Jennifer F. Reinganum(1984),“不确定的创新和垄断的持久性:回答”
5.Richard J. Gilbert和David M.G. Newbery(1984),“先发制人的专利申请和垄断的持久性:答复”
6.丹尼斯·c·穆勒(1986),“利润高于常态的持久性”和“盈利能力和市场结构”
7.克莱顿·m·克里斯滕森和理查德·s·罗森布鲁姆(1995),《解释攻击者的优势:技术范式、组织动力学和价值网络》
第二部分,横向市场结构的演变
8.Steven Klepper和Elizabeth Graddy(1990),“新产业的演变和市场结构的决定因素”
9.Richard E. Caves(1998),《产业组织与企业流动和流动的新发现》
10.约翰·萨顿(1991),《从理论到测量》和《计量经济学证据》
11.Alfred D. Chandler, Jr.和Takashi Hikino(1990)的协助,《规模、范围和组织能力》
12.约翰·萨顿(1996),《技术与市场结构》
第三部分区域演变
13.Edward L. Glaeser, Hedi D. Kallal, José A. Scheinkman和Andrei Shleifer(1992),“城市的增长”
14.Maryann P. Feldmann和David B. Audretsch(1999),《城市创新:基于科学的多样性、专业化和本地化竞争》
15.格伦·埃里森和爱德华·格莱泽(1997),《美国制造业的地理集中度:一个飞镖方法》
第四部分产业国际竞争力
16.小罗伯特·e·卢卡斯(1993),《创造奇迹》
17.B.-Y。Aw和A.R. Hwang(1995),“生产率和出口市场:企业层面的分析”
第五部分公共政策
18.Wesley M. Cohen和Steven Klepper(1992),“追求技术进步的企业规模和多样性之间的权衡”
19.约瑟夫·斯蒂格利茨(1996),《东亚奇迹的一些教训》
20.Richard R. Nelson(1992),《国家创新体系:一项研究的回顾》
名称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