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律

精装

国际刑事法律

9781848449756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
编辑:威廉·沙巴斯,英国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国际法教授,荷兰莱顿大学国际刑法与人权教授
出版时间:2012 国际标准图书编号:978 1 84844 975 6 程度:2808页
在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对国际刑法以及管理国际刑法的国际法院和法庭的兴趣激增,它在法律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这本专题文集由国际刑法方面的一位杰出权威编写,成功地汇集了最重要文献的横截面,提供了对该学科的独特概述。这本三卷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国际法的起源、一般原则、程序和证据、起诉的替代办法以及国家制度。这份重要的出版物将成为国际刑法领域的学者、学者和从业人员的宝贵参考工具。

版权和许可

推荐图书管理员

你的细节

隐私政策

图书管理员详细信息

下载传单

打印页面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在过去二十年中,人们对国际刑法以及管理国际刑法的国际法院和法庭的兴趣激增,它在法律领域的地位日益突出。这本专题文集由国际刑法方面的一位杰出权威编写,成功地汇集了最重要文献的横截面,提供了对该学科的独特概述。这本三卷集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国际法的起源、一般原则、程序和证据、起诉的替代办法以及国家制度。这份重要的出版物将成为国际刑法领域的学者、学者和从业人员的宝贵参考工具。
的一致好评
”。它应该被摆在所有国际刑事律师、历史学家和其他对这一课题感兴趣的人的书架上的首要位置:正如我们所说,它是当代主要学者的精彩汇编。”
——菲利普·泰勒和伊丽莎白·泰勒,《律师杂志

在这本有用的合集中,沙巴斯教授向读者介绍了国际刑法的整个主题——这是一个受到极大关注的领域,尤其是在北非和中东最近发生的事件之后。所选文献和导论信息量很大,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为进一步阅读提供指导。”
- Otto Triffterer,巴黎-洛德隆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
贡献者
74篇文章,从1958年到2009年
贡献者包括:M. Bassiouni, A. Cullen, D. Forsythe, C. Garraway, M. Lippman, D. Robinson, J. Sarkin, D. Scheffer, C. Stahn, M. Zeidy
内容
内容:

体积我

确认

简介
威廉。a . Schabas

第一部分,国际刑法的起源与发展
1.克里斯托弗·基思·霍尔(Christopher Keith Hall, 1998),《建立常设国际刑事法院的第一个建议》
2.M. Cherif Bassiouni(1997),《七十五年从凡尔赛到卢旺达:建立一个永久性国际刑事法庭的必要性》
3.Arieh J. Kochavi(1994),“二战期间英国外交部对联合国战争罪委员会”
4.汉斯·凯尔森(1947),《纽伦堡审判的判决会成为国际法的先例吗?》”
5.威廉·沙巴斯(William A. Schabas, 2008),《种族灭绝公约的起源:从纽伦堡到巴黎》
6.L.C. Green(1960),《艾希曼案》
7.马修·李普曼(1982),《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与国际法对普遍人权的保护》
8.M. Cherif Bassiouni(2003),《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治罪法草案的历史》
9.詹姆斯·克劳福德(1995),《国际刑事法院通过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10.拉里·d·约翰逊(Larry D. Johnson, 2004),《十年后:对起草的反思》
11.大卫·j·谢弗(David J. Scheffer, 2004),《1993年起源年的三个回忆》
12.M. Cherif Bassiouni(1999),《关于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条约的谈判》
13.Philippe Kirsch, Q.C.和Valerie Oosterveld(2001),《为21世纪建立一个机构的谈判:多边外交和国际刑事法庭》
14.蕾拉·娜迪亚·萨达特(2003),《罗马之夏,海牙之春,华盛顿之冬?》美国对国际刑事法院的政策

第二部分国际犯罪
15.拉斐尔·莱姆金(Raphael Lemkin, 1947),《国际法下的种族灭绝罪》
16.Alexander K.A. Greenawalt(1999),《重新思考种族灭绝意图:基于知识的解释的案例》
17.克劳斯·克雷斯(2006),《国际法下的种族灭绝罪》
18.埃贡·施韦布(Egon Schwelb, 1946),《反人类罪》
19.Darryl Robinson(1999),《在罗马会议上定义“反人类罪”》
20.诺亚·维斯伯德(2008),《起诉侵略》
21.大卫·谢弗(2006),《种族灭绝与暴行》
22.凯利·d·阿斯金(Kelly D. Askin, 2003),《根据国际法起诉战时强奸和其他与性别有关的罪行:非凡的进步,持久的障碍》
23.Anthony Cullen(2008),《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对非国际武装冲突的定义:对第8(2)(f)条中所包含的适用门槛的分析》

第三部分,国际刑法的哲学与政治学
24.西奥多·梅隆(Theodor Meron, 1995),《内部暴行的国际刑事化》
25.José E. Alvarez(1999),《国家罪/仇恨罪:卢旺达的教训》
26.马克·奥西尔(Mark Osiel, 2000),《为什么起诉?》惩罚大规模暴行的批评者”
27.马克·a·德拉布尔(2000),《种族灭绝后的惩罚:从罪行到耻辱到卢旺达的公民》
28.Payam Akhavan(2001),《超越有罪不罚:国际刑事司法能防止未来的暴行吗?》”
29.David P. Forsythe(2002),《美国与国际刑事司法》
30.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 Todorov, 2009),《记忆是对邪恶的补救》


卷二世

确认

编辑对这三卷书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中

第一部分一般原则、程序与证据
1.贝丝·范·沙克(2008),《法律上的犯罪:法律与道德交叉的司法立法》
2.罗杰·s·克拉克(2002),《国际刑法的精神要素: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与犯罪要素》
3.穆罕默德·埃莱瓦·巴达尔(2006),《在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判例中划定犯罪界线》
4.艾莉森·马斯顿·丹纳和珍妮·s·马丁内斯(2006),《犯罪协会:联合犯罪企业、指挥责任和国际刑法的发展》
5.Dapo Akande(2004),《国际法豁免和国际刑事法院》
6.查尔斯·加拉威(Charles Garraway, 1999),《高级命令与国际刑事法院:伸张正义还是拒绝正义》
7.西奥多·梅隆(Theodor Meron, 2004),《前南问题国际法庭的程序演变》
8.吉迪恩·博阿斯(2001),《为国际刑法建立证据法:前南问题国际法庭和灵活性原则》
9.梅根·费尔利(2004),《前南问题国际法庭普通法和大陆法的结合及其后代,正当程序赤字》
10.Mirjan Damaška(2001),《指挥责任的阴暗面》
11.亚历山大·扎哈尔(Alexander Zahar, 2001),《平民上级对种族灭绝的指挥责任》
12.维布克·克里斯汀·蒂默曼(2006),《国际刑法中的煽动》
13.南希·阿莫里·库姆斯(2002),《为种族灭绝辩护:国际罪行的辩诉交易》

第二部分:法治、特赦与替代起诉
14.Diane F. Orentlicher(1991),《清算:起诉前政权侵犯人权行为的义务》
15.路易斯·马林德(Louise Mallinder, 2010),《法庭之外?》审判与赦免的复杂关系
16.杰里米·萨金(2001),《卢旺达正义与和解之间的紧张关系:政治、人权、正当程序和加卡卡法庭在处理种族灭绝中的作用》
17.威廉·沙巴斯(William A. Schabas, 2003),《真相委员会和国际法院之间的关系:塞拉利昂案》
18.Anja Seibert-Fohr(2003),《国际刑事法庭和真相委员会罗马规约的相关性》


第三卷

确认

编辑对这三卷书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中

第一部分特设和“混合”法庭,以及国家系统
1.M. Cherif Bassiouni(1994),“根据安全理事会第780号决议设立的专家委员会:调查前南斯拉夫境内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行为”
2.帕特里夏·瓦尔德(Patricia M. Wald),《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的成熟:对国际法庭日常困境的一些观察》
3.Daryl A. Mundis(2005),“完成策略”对特设国际刑事法庭的司法影响”
4.大卫·威普曼(2006),《国际正义的代价》
5.Mirko Klarin(2004),《法庭的四场战役》
6.威廉·沙巴斯(William A. Schabas, 2009),《反互补:联合国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向国家司法机构的移交》
7.劳拉·a·迪金森(2003),《混合法庭的承诺》
8.马克·埃利斯(Mark S. Ellis, 2004),《面对过去——塞尔维亚起诉战争罪的新法庭》
9.蕾拉·萨达特·韦克斯勒(1994),《法国上诉法院对纽伦堡原则的解释:从图维尔到芭比再回来》

第二部分国际刑事法院
10.奥林匹亚·贝寇和罗伯特·克莱尔(2007),《国际刑事法院和普遍管辖权:近距离接触?》”
11.威廉·w·伯克-怀特(2008),“主动补充:罗马国际司法体系中的国际刑事法院和国家法院”
12.Andrew T. Cayley(2008),《检察官寻求以种族灭绝罪逮捕苏丹总统巴希尔的策略》
13.艾莉森·马斯顿·丹纳(Allison Marston Danner, 2003),《提高国际刑事法庭检控裁量权的合法性和问责性》
14.玛格丽特·德古兹曼(Margaret M. deGuzman, 2009),《地心引力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合法性》
15.穆罕默德·埃尔·扎迪(2002),“美国根据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第16条投下了原子弹:安理会的延期权和第1422号决议”
16.Silvia A. Fernández de Gurmendi和Håkan Friman(2000),《国际刑事法院的程序和证据规则》
17.瓦莱丽·奥斯特费尔德、迈克·佩里和约翰·麦克马纳斯(2002),《国家与国际刑事法院的合作》
18.Sienho Yee(1996),《关于重新制定国际刑事法院规约草案第23条的建议》
19.大卫·谢弗(David J. Scheffer, 2001),《谈判专家对国际刑事法院的看法》
20.威廉·沙巴斯(2000),"生命、死亡与犯罪:最高刑罚与国际刑事法院规约"
21.雷·墨菲(Ray Murphy, 2006),《地心引力问题与国际刑事法庭》
22.Rod Rastan(2008),《罗马规约的“案例”是什么?》”
23.Nicolaos Strapatsas(2002),《普遍管辖权与国际刑事法院》
24.卡斯滕·斯坦(2005),“补充、大赦和司法的替代形式:国际刑事法院的一些解释指南”
25.Carsten Stahn, Mohamed M. El Zeidy和Héctor Olásolo(2005),“国际刑事法院的特别管辖权重新审视”
26.M. Cherif Bassiouni(2010),《国际刑事司法展望》
我的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