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装
衡量贫困
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文集汇集了贫困衡量领域一些领先学者的最重要贡献。它包括关于什么是贫穷和相关的贫穷措施的重要文件,以及为国家和国际设定贫困线的概念和经验方法。该卷还讨论了国家和国际收入贫困措施,多维贫困指数,以及捕捉贫困动态的方法。
由编辑原创介绍,这本合集将是发展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的学者和学生的基本资源。
由编辑原创介绍,这本合集将是发展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的学者和学生的基本资源。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这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文集汇集了贫困衡量领域一些领先学者的最重要贡献。它包括关于什么是贫穷和相关的贫穷措施的重要文件,以及为国家和国际设定贫困线的概念和经验方法。该卷还讨论了国家和国际收入贫困措施,多维贫困指数,以及捕捉贫困动态的方法。
由编辑原创介绍,这本合集将是发展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的学者和学生的基本资源。
由编辑原创介绍,这本合集将是发展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的学者和学生的基本资源。
的一致好评
“这本关于衡量贫困的概念和方法的里程碑式著作的合集对该领域的学生和学者非常有价值。S. Klasen是贫困分析领域最杰出的贡献者,他的原创介绍为本书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综合,多年来仍将是本书的主要资源。”
- Marc Fleurbaey,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 Marc Fleurbaey,普林斯顿大学,美国
贡献者
41篇文章,从1967年到2016年
贡献者包括:S.阿尔凯尔、A. b .阿特金森、F.布吉尼翁、S.陈、C. D 'Ambrosio、A.迪顿、J.福斯特、M.拉瓦雷、S.雷迪、A.森
贡献者包括:S.阿尔凯尔、A. b .阿特金森、F.布吉尼翁、S.陈、C. D 'Ambrosio、A.迪顿、J.福斯特、M.拉瓦雷、S.雷迪、A.森
内容
内容:
确认
介绍Stephan Klasen
第一部分,单一维度的概念方法
1.郑步红(1993),“美国瓦茨贫困指数的公理表征”,《经济快报》,42 (1),81-86
2.Amartya Sen(1976),《贫困:一种有序的测量方法》,《计量经济学》,44(2),3月219-31
3.James Foster、Joel Greer和Erik Thorbecke(1984),《注释与评论:一类可分解的贫困指标》,《计量经济学》,52(3),761-66年5月
4.阿特金森(1970),《关于贫困的衡量》,《计量经济学》,55 (4),749-64
5.Amartya Sen(1983),《穷人,相对而言》,《牛津经济论文》,35 (2),153-69 [17]
6.Peter Townsend(1985),“衡量贫困的社会学方法——对Amartya Sen教授的反驳”,《牛津经济论文》,37(4),659-68年12月
7.Amartya Sen(1985),“衡量贫困的社会学方法:对Peter Townsend的回复”,《牛津经济论文》,37(4),669-76年12月
8.Lawrence Haddad和Ravi Kanbur(1990),“忽视家庭内部不平等有多严重?”,《经济杂志》,100(402),9月,866-81
第二部分国民收入贫困计量的实证方法
9.Mollie Orshansky(1965),《计算穷人:从另一个角度看贫困状况》,《社会保障公报》,28(1),1月3-29日
10.Joel Greer和Erik Thorbecke(1986),“一种适用于肯尼亚的衡量粮食贫困的方法”,《发展经济学杂志》,第24卷第1期,11月59-74页
11.Martin Ravallion和Benu Bidani(1994),“贫困概况有多强劲”,《世界银行经济评论》,第8卷第1期,第75-102页
12.Martin Ravallion和Binayak Sen(1996),《当方法很重要:孟加拉国的贫困监测》,《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44(4),761-92年7月
13.Victor R. Fuchs(1967),《重新定义贫困与收入再分配》,《公共利益》,第8期,Summer, 88-95
14.Arie Kapetyn, Peter Kooreman和Rob Willemse(1988),《实施主观贫困定义的一些方法论问题》,《人力资源杂志》,23 (2),Spring, 222-42
15.Menno Pradhan和Martin Ravallion(2000),“用消费充分性的定性感知衡量贫困”,《经济与统计评论》,82(3),8月,462-71
16.布里吉特·布曼、李·拉温特、Guenther Schmaus和Timothy M. Smeeding(1988),《等价量表、幸福、不平等和贫困:利用卢森堡收入研究(LIS)数据库估算十个国家的敏感性》,《收入与财富评论》,34 (2),115-42
17.Jean Drèze和P.V. Srinivasan(1997),《印度农村的丧寡与贫困:来自家庭调查数据的一些推断》,《发展经济学杂志》,54(2),12月,217-34
18.Daniel T. Slesnick(1993),《进步:战后美国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杂志》,101(1),2月1 - 38
第三部分,国际收入贫困计量的实证方法
19.Montek S. Ahluwalia, Nicholas G. Carter和Hollis B. Chenery(1979),“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与贫困”,《发展经济学杂志》,第6 (3),299-341
20.Martin Ravallion, Gaurav Datt和Dominique van de Walle(1991),《发展中国家绝对贫困的量化》,《收入与财富评论》,37(4),12月,
21.陈少华和Martin Ravallion(2001),“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在20世纪是如何生活的?”,《收入与财富评论》,47(3),9月,283-300
22.陈少华、Martin Ravallion(2010),“发展中国家比我们想象的更贫穷,但在与贫困的斗争中并不比我们想象的更成功”,《经济季刊》,第125卷第4期,第1577-625期
23.安格斯·迪顿(2010),《价格指数、不平等和世界贫困的衡量》,《美国经济评论》第100卷第1期,3月5-34期
24.Francisco H.G. Ferreira,陈少华,Andrew Dabalen, Yuri Dikhanov, Nada Hamadeh, Dean Jolliffe, Ambar Narayan, Espen Beer Prydz, Ana Revenga, Prem Sangraula, Umar Serajuddin和Nobuo Yoshida(2016),“2012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统计:数据问题、方法和初步结果”,《经济不平等》,第14(2),6月,144 - 72
25.Stephan Klasen, Tatyana Krivobokova, Friederike Greb, Rahul Lahoti, Syamsul Hidayat Pasaribu和Manuel Wisenfarth(2016),《国际收入贫困测量:现在该怎么做?》,《经济不平等》,14(2),6月,199-225
26.桑杰·雷迪(Sanjay Reddy)和拉胡尔·拉霍蒂(Rahul Lahoti)(2016),《每天1.90美元:它说明了什么?》《新国际贫困线》,《新左派评论》,97年1月- 2月,106-27
27.陈少华(2011):《弱相对贫困》,《经济与统计评论》第4期,第1251-261页
28.Martin Ravallion(2016),“走向更好的全球贫困指标”,《经济不平等杂志》,14(2),6月227-48
第四部分多维贫困测量的概念方法
29.François Bourguignon和Sayta R. Chakravarty(2003),“多维贫困的度量”,《经济不平等学报》,1(1),4月25-49
30.Satya R. Chakravarty和Conchita D ' ambrosio(2006),《社会排斥的测量》,《收入与财富评论》,52(3),9月,377-98
31.D.贾亚拉杰和S.萨勃拉曼尼亚(2010)。《多维剥夺观:对印度的一些估计》,《经济与政治周刊》,第6期,2月,53-65
32.Sabina Alkire和James Foster(2011),“计数和多维贫困测量”,《公共经济杂志》,95(7-8),8月,476-87
33.Jean-Yves Duclos、David E. Sahn和Stephen D. Younger(2006)的《稳健的多维贫困比较》,《经济杂志》,116(514),10月,943-68
第五部分多维贫困测量的实证方法
34.Stephan Klasen(2000),《衡量南非的贫困与剥夺》,《收入与财富评论》,46(1),3月,33-58
35.Sabine Alkire和Maria Emma Santos(2014),“衡量发展中国家的严重贫困:多维贫困指数的稳健性和范围”,《世界发展》,59,7月,251-74
36.Martin Ravallion(2011)“多维贫困指数”,《经济不平等杂志》,第9卷第2期,3月,235-48
37.Nicole Rippin(2016),《德国的多维贫困:一种能力方法》,《社会经济论坛》,45 (2-3),230-55
第六部分贫困动态:长期和过渡性贫困、脆弱性
38.Jyotsna Jalan和Martin Ravallion(1998),《中国农村转型后的短暂贫困》,《比较经济》第26卷第2期,第338-57页
39.Ethan Ligon和Laura Schechter(2003),“脆弱性的度量”,《经济杂志》,113(486),3月,C95-C102
40.Felix Povel(2015),“衡量下行风险的暴露与泰国和越南的应用”,《世界发展》,71,7月4-24日
41.Walter Bossert, Satya Chakravarty和Conchita D ' Ambrosio(2012),《贫困与时间》,《经济不平等》,第10(2),6月,145-62
指数
确认
介绍Stephan Klasen
第一部分,单一维度的概念方法
1.郑步红(1993),“美国瓦茨贫困指数的公理表征”,《经济快报》,42 (1),81-86
2.Amartya Sen(1976),《贫困:一种有序的测量方法》,《计量经济学》,44(2),3月219-31
3.James Foster、Joel Greer和Erik Thorbecke(1984),《注释与评论:一类可分解的贫困指标》,《计量经济学》,52(3),761-66年5月
4.阿特金森(1970),《关于贫困的衡量》,《计量经济学》,55 (4),749-64
5.Amartya Sen(1983),《穷人,相对而言》,《牛津经济论文》,35 (2),153-69 [17]
6.Peter Townsend(1985),“衡量贫困的社会学方法——对Amartya Sen教授的反驳”,《牛津经济论文》,37(4),659-68年12月
7.Amartya Sen(1985),“衡量贫困的社会学方法:对Peter Townsend的回复”,《牛津经济论文》,37(4),669-76年12月
8.Lawrence Haddad和Ravi Kanbur(1990),“忽视家庭内部不平等有多严重?”,《经济杂志》,100(402),9月,866-81
第二部分国民收入贫困计量的实证方法
9.Mollie Orshansky(1965),《计算穷人:从另一个角度看贫困状况》,《社会保障公报》,28(1),1月3-29日
10.Joel Greer和Erik Thorbecke(1986),“一种适用于肯尼亚的衡量粮食贫困的方法”,《发展经济学杂志》,第24卷第1期,11月59-74页
11.Martin Ravallion和Benu Bidani(1994),“贫困概况有多强劲”,《世界银行经济评论》,第8卷第1期,第75-102页
12.Martin Ravallion和Binayak Sen(1996),《当方法很重要:孟加拉国的贫困监测》,《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44(4),761-92年7月
13.Victor R. Fuchs(1967),《重新定义贫困与收入再分配》,《公共利益》,第8期,Summer, 88-95
14.Arie Kapetyn, Peter Kooreman和Rob Willemse(1988),《实施主观贫困定义的一些方法论问题》,《人力资源杂志》,23 (2),Spring, 222-42
15.Menno Pradhan和Martin Ravallion(2000),“用消费充分性的定性感知衡量贫困”,《经济与统计评论》,82(3),8月,462-71
16.布里吉特·布曼、李·拉温特、Guenther Schmaus和Timothy M. Smeeding(1988),《等价量表、幸福、不平等和贫困:利用卢森堡收入研究(LIS)数据库估算十个国家的敏感性》,《收入与财富评论》,34 (2),115-42
17.Jean Drèze和P.V. Srinivasan(1997),《印度农村的丧寡与贫困:来自家庭调查数据的一些推断》,《发展经济学杂志》,54(2),12月,217-34
18.Daniel T. Slesnick(1993),《进步:战后美国的贫困》,《政治经济学杂志》,101(1),2月1 - 38
第三部分,国际收入贫困计量的实证方法
19.Montek S. Ahluwalia, Nicholas G. Carter和Hollis B. Chenery(1979),“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与贫困”,《发展经济学杂志》,第6 (3),299-341
20.Martin Ravallion, Gaurav Datt和Dominique van de Walle(1991),《发展中国家绝对贫困的量化》,《收入与财富评论》,37(4),12月,
21.陈少华和Martin Ravallion(2001),“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在20世纪是如何生活的?”,《收入与财富评论》,47(3),9月,283-300
22.陈少华、Martin Ravallion(2010),“发展中国家比我们想象的更贫穷,但在与贫困的斗争中并不比我们想象的更成功”,《经济季刊》,第125卷第4期,第1577-625期
23.安格斯·迪顿(2010),《价格指数、不平等和世界贫困的衡量》,《美国经济评论》第100卷第1期,3月5-34期
24.Francisco H.G. Ferreira,陈少华,Andrew Dabalen, Yuri Dikhanov, Nada Hamadeh, Dean Jolliffe, Ambar Narayan, Espen Beer Prydz, Ana Revenga, Prem Sangraula, Umar Serajuddin和Nobuo Yoshida(2016),“2012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统计:数据问题、方法和初步结果”,《经济不平等》,第14(2),6月,144 - 72
25.Stephan Klasen, Tatyana Krivobokova, Friederike Greb, Rahul Lahoti, Syamsul Hidayat Pasaribu和Manuel Wisenfarth(2016),《国际收入贫困测量:现在该怎么做?》,《经济不平等》,14(2),6月,199-225
26.桑杰·雷迪(Sanjay Reddy)和拉胡尔·拉霍蒂(Rahul Lahoti)(2016),《每天1.90美元:它说明了什么?》《新国际贫困线》,《新左派评论》,97年1月- 2月,106-27
27.陈少华(2011):《弱相对贫困》,《经济与统计评论》第4期,第1251-261页
28.Martin Ravallion(2016),“走向更好的全球贫困指标”,《经济不平等杂志》,14(2),6月227-48
第四部分多维贫困测量的概念方法
29.François Bourguignon和Sayta R. Chakravarty(2003),“多维贫困的度量”,《经济不平等学报》,1(1),4月25-49
30.Satya R. Chakravarty和Conchita D ' ambrosio(2006),《社会排斥的测量》,《收入与财富评论》,52(3),9月,377-98
31.D.贾亚拉杰和S.萨勃拉曼尼亚(2010)。《多维剥夺观:对印度的一些估计》,《经济与政治周刊》,第6期,2月,53-65
32.Sabina Alkire和James Foster(2011),“计数和多维贫困测量”,《公共经济杂志》,95(7-8),8月,476-87
33.Jean-Yves Duclos、David E. Sahn和Stephen D. Younger(2006)的《稳健的多维贫困比较》,《经济杂志》,116(514),10月,943-68
第五部分多维贫困测量的实证方法
34.Stephan Klasen(2000),《衡量南非的贫困与剥夺》,《收入与财富评论》,46(1),3月,33-58
35.Sabine Alkire和Maria Emma Santos(2014),“衡量发展中国家的严重贫困:多维贫困指数的稳健性和范围”,《世界发展》,59,7月,251-74
36.Martin Ravallion(2011)“多维贫困指数”,《经济不平等杂志》,第9卷第2期,3月,235-48
37.Nicole Rippin(2016),《德国的多维贫困:一种能力方法》,《社会经济论坛》,45 (2-3),230-55
第六部分贫困动态:长期和过渡性贫困、脆弱性
38.Jyotsna Jalan和Martin Ravallion(1998),《中国农村转型后的短暂贫困》,《比较经济》第26卷第2期,第338-57页
39.Ethan Ligon和Laura Schechter(2003),“脆弱性的度量”,《经济杂志》,113(486),3月,C95-C102
40.Felix Povel(2015),“衡量下行风险的暴露与泰国和越南的应用”,《世界发展》,71,7月4-24日
41.Walter Bossert, Satya Chakravarty和Conchita D ' Ambrosio(2012),《贫困与时间》,《经济不平等》,第10(2),6月,145-62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