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
Post-Keynesian经济学
这三卷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和讨论,许多杰出的学者在非正统传统的后凯恩斯经济思想的种子贡献。第一卷提出了各种方法论问题,显示了与正统思想在基本基础上的对比。第二卷的重点是信贷、货币和生产,这对理解我们的经济体系的运行至关重要。最后一卷论述了几个相互关联的宏观经济问题,如就业、分配、增长、发展、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连同编辑的原创介绍,这本选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评价和欣赏后凯恩斯经济学在理论和政策层面的深度和多样性。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这三卷集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概述和讨论,许多杰出的学者在非正统传统的后凯恩斯经济思想的种子贡献。第一卷提出了各种方法论问题,显示了与正统思想在基本基础上的对比。第二卷的重点是信贷、货币和生产,这对理解我们的经济体系的运行至关重要。最后一卷论述了几个相互关联的宏观经济问题,如就业、分配、增长、发展、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连同编辑的原创介绍,这本选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来评价和欣赏后凯恩斯经济学在理论和政策层面的深度和多样性。
的一致好评
在新古典主义主流陷入混乱之际,这本关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选集非常及时,为建立一个连贯的替代方案提供了大量基石。其次是关于方法的文章,其次是关于基本原理的文章:信贷、货币、生产、就业和分配。会议讨论了一些有趣的主题:工资主导或利润主导的经济增长、金融化和资产泡沫,以及国际货币体系。这本作品集汇集了由斯拉法复兴的经典(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传统,以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以及琼·罗宾逊(Joan Robinson)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内生货币理论。要系统地实现这一计划,就相当于提出凯恩斯在1933年最初设想的货币生产理论。”
- Heinrich Bortis,瑞士弗里堡大学
- Heinrich Bortis,瑞士弗里堡大学
贡献者
从1960年到2014年,共有123条
作者包括:P. Arestis, P. Davidson, G. Fontana, A. Graziani, J. King, M. Lavoie, B. Moore, M. Sawyer, R. Skidelsky, E. Stockhammer
作者包括:P. Arestis, P. Davidson, G. Fontana, A. Graziani, J. King, M. Lavoie, B. Moore, M. Sawyer, R. Skidelsky, E. Stockhammer
内容
第一卷:方法论问题-路易斯-菲利普·罗雄和塞尔吉奥·罗西
内容:
路易斯-菲利普·罗雄和塞尔吉奥·罗西
第一部分什么是后凯恩斯经济学?
1.希拉C.道(1988),“后凯恩斯学派:概念基础”,经济问题的英国评论,10(3),秋,1-18
2. O. F. Hamouda和G. C.夏(1988),“邮凯恩斯:从批判到相干?”,经济研究的通报,40(1),一月,1-33
3.希拉C.道(1990),“后作为凯恩斯政治经济:方法论讨论”,政治经济的回顾,2(3),345-58
4.维多利亚·奇克(Victoria Chick)(1995),《后凯恩斯经济学是否存在理由?》,《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42(1),2月20-36日
5.菲利普Arestis(1996),“后凯恩斯经济学:走向连贯”,剑桥经济学杂志,20(1),一月,111-35
6.Sheila C. Dow(2000),“异端经济学进展的展望”,《经济思想史杂志》,22 (2),157-70
7.维多利亚•奇克(2004),《开放系统论》,《巴西政治经济学杂志》,24(1),1 - 3月,3-16
8.托尼·劳森(2006),《非正统经济学的本质》,《剑桥经济学杂志》,30(4),7月483-505
9.John B. Davis(2006),“非正统经济学的本质”,后自闭症经济学评论:经济学重新定位研讨会,40(1),12月23-30
第二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其他异端传统
10.爱德华·内尔(1990),《凯恩斯和斯拉法:马歇尔还是古典基础?》,克里希纳·巴拉德瓦吉和伯特伦·谢福尔德合编,《皮埃罗·斯拉法论:古典理论复兴的批判视角》,第二部分,第10章,英国伦敦:恩温·海曼出版社,352-57
11.马克·拉沃伊(1992),《走向后凯恩斯主义和新李嘉图主义的新研究纲领》,《政治经济学评论》,4 (1),37-78
12.托尼劳森(1994),“邮凯恩斯的性质和其链接到其它传统:甲现实主义的视角”,杂志邮政凯恩斯经济学,16(4),夏,503-38
13.Marc Lavoie (2003), ‘The Tight Links between Post-Keynesian and Feminist Economics’, in Edward Fullbrook (ed.), The Crisis in Economics, The Post 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 The First 600 Days, Part 3, London, UK: Routledge, 189–92
14.马克·拉沃伊(Marc Lavoie, 2006),《非正统理论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后凯恩斯主义观点》,《欧洲经济与经济政策杂志》,3(1),5月87-112
15.J. E. King(2012),《后凯恩斯主义及其他人》,《政治经济学评论》24(2),4月305-19
16.约翰·e·金(John E. King, 2013),《后凯恩斯主义者应该做出行为转变吗?》,《欧洲经济与经济政策:干预》,10(2),9月231-42
第三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批判现实主义
17.维多利亚州小鸡(1998),“在知道一个人的地方:经济学中的形式主义的作用”,经济杂志,108(451),11月1859 - 69年11月
18.希拉·c·道(Sheila C. Dow, 1999),《后凯恩斯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联系是什么?》,《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22(1),秋季,15-33
19.马克·塞特菲尔德(Mark Setterfield, 2003),《批判现实主义与形式造型:不相容的同窗?》,见《应用经济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第IIA部分,第五章,英国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71-88页
20.剑桥杰斐逊和约翰·埃国王(2011年),“米奇卡尔克西和关键现实主义”,剑桥经济学,35(5),957-72
第四部分后凯恩斯主义分析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21.G. C. Harcourt和Peter Kenyon(1976),“定价和投资决策”,Kyklos, 29(3), 1月449-77
22.Alfred S. Eichner(1983),《企业经济的微观基础》,管理与决策经济学,4(3),9月136-52
23. E. Agliardi(1988),“宏观经济在后凯恩斯方法的微观经济基础”,Metroeconomica,39(3),十月,275-97
24.马克·拉沃伊(1994),“后凯恩斯主义消费者选择方法”,《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16(4),夏季,539-62
25.马克·拉沃伊(1996),“后凯恩斯模型中的加价定价与正常成本定价”,《政治经济学评论》,8(1),1月57-66
26.Paul down(2000),《后凯恩斯定价理论的现实主义评价》,《剑桥经济学杂志》,24(2),3月211-24日
27.克劳迪奥·萨多尼(200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凯恩斯主义视角》,载于菲利普·阿雷斯蒂斯、梅格纳德·德赛和希拉·道主编的《方法论、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纪念维多利亚·奇克的论文集》,第二卷,第二章,英国伦敦:劳特利奇,4-14
28.约翰·e·金(John E. King, 2009),《微观基础?海因特(Eckhard Hein)、托尔斯滕·尼乔(Torsten Niechoj)和恩格尔伯特·斯托克哈默(Engelbert Stockhammer)合著的《不稳固基础上的宏观经济政策:主流经济学在哪里?》,第一部分,马尔堡,德国:大都会verlag, 33-53
29. Frederic S. Lee(2010),“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杂交教学”,国际多元和经济学教育,1(3),203-35
第五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批判
30.菲利普Arestis,斯蒂芬P Dunn和马尔科姆索耶(1999),'后凯恩斯学派及其影评人,杂志邮政凯恩斯经济学,21(4),夏,527-49
31.伯纳德·沃尔特斯和大卫·杨(1999),《批判现实主义是后凯恩斯主义的恰当基础吗?》,《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22(1),秋季,105-23
32.Philip Arestis、Stephen P. Dunn和Malcolm Sawyer(1999),《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连贯性:对Walters和Young的评论》,《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46(3),8月339-45
33.弗雷德里克·s·李(2012),《异端经济学及其批判》,《政治经济学评论》,24(2),4月337-51
第六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未来
34.朱塞佩·丰塔纳(2003),“对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反思”,经济思想史,XI (3), 87-94
35.Giuseppe Fontana和Bill Gerrard(2006),“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未来”,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季度评论,LIX(236), 3月49-80
36.Engelbert Stockhammer和Paul Ramskogler(2009),“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如何前进”,《欧洲经济与经济政策杂志》,6(2),11月227-46
37.MatíasVernengo(2013年),'谈话或独白?在德国德国李和马尔卡勒维(EDS)的杂交科经济学家(Addendum')辩护中,捍卫凯恩斯邮政和杂交经济学:对其批评者的回应,第8章,阿宾登,英国:Routledge,158-71
38.马克·拉沃伊(2013),《危机之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弗雷德里克·s·李和马克·拉沃伊编,《后凯恩斯主义和非正统经济学的辩护:对其批评的回应》,第二章,阿宾顿,英国,劳特利奇,18-41
第二卷:信贷,货币和生产-路易斯-菲利普罗雄和塞尔吉奥罗西
内容:
确认
简介编辑的介绍出现在卷I中
第一部分凯恩斯和喀莱基在金钱和金融上
1.保罗·戴维森(1965),《凯恩斯的金融动机》,《牛津经济论文集》,17 (1),47-65
2.A. Asimakopulos(1983),“Kalečki和凯恩斯关于金融、投资和储蓄”,《剑桥经济学杂志》,7(3-4),9月- 12月,221-33
3. Augusto Graziani(1984),“关于凯恩斯金融动机的辩论,经济票据,13(1),5-33
4.Jörg Bibow(1995),《对凯恩斯“金融动机”对货币需求的一些思考》,《剑桥经济学杂志》,19(5),10月647-66
5.罗雄(1997),《凯恩斯的金融动机:重新评估》。信用、流动性偏好与利率”,《政治经济学评论》,9 (3),277-93
第二部分银行,信贷和货币从POST凯恩斯主义
6.马克·拉沃伊(1984),《信贷的内生流动与后凯恩斯货币理论》,《经济问题》第18期(3),9月771-97
7.Philip Arestis(1987),“后凯恩斯主义货币、信贷和金融理论”,《泰晤士报政治经济学》,春季,1-22
8.罗雄和罗西(2013),“内生货币:进化与革命的观点”,《凯恩斯经济学评论》,1(2),夏季,210-29
第三部分,货币循环理论
9.爱德华·j·内尔(1967),《威克塞尔的循环理论》,《政治经济学杂志》,75(4),8月386-94
10.奥古斯托格拉齐亚尼(1989),“金融电路理论”,泰晤士论文在政治经济学,春天,1-26
11.里卡多·贝洛费奥雷(1992),《通论之前的货币宏观经济学:威克塞尔、熊彼特和凯恩斯的货币循环理论》,《社会概念》6 (2),47-89
12.贾克·勒·布尔瓦(1992),《货币创造与信贷乘数》,《政治经济学评论》,4 (4),447-66
13.路易斯-菲利普·罗雄(1999),“内生货币的创造和流通:一种循环动力学方法”,《经济问题》,第二十三卷第一期,3月1 - 21日
14.Alain Parguez和Mario Seccareccia(2000),《货币信贷理论:货币回路方法》,John smith (ed.),什么是货币?,第五章,英国伦敦:劳特利奇,101-23
15.比亚焦Bossone(2001),杂志银行和金融,25(5)日,857-90“银行和金融电路理论”,
16.Sergio Rossi(2009),《货币回路理论与货币排放》,载于Jean-François Ponsot和Sergio Rossi主编的《货币回路的政治经济学: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传统与变化》,第三章,英国贝辛斯托克和美国纽约:帕尔grave Macmillan出版社,36-55
内生货币第四部分理论:早期的发展
17.斯蒂芬W. Rousseas(1960年),'速度变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951-57',经济学和统计审查,42(1),27-36
18.尼古拉斯·卡尔多(1970),《新货币主义》,劳埃德银行评论,97年7月1-18日
19.保罗·戴维森和西德尼·温特劳布(1973年),“金钱互为因果”,经济日报,83(332)十二月,1117至1132年
20.Nicholas Kaldor和James A. Trevithick(1981),“货币的凯恩斯主义观点”,劳埃德银行评论,139,1月1-19日
第五部分内生货币理论:横向/结构主义的争论
21.阿兰·科特雷尔(1986),《货币的内生性与货币收入的因果关系》,《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33(1),2月2-27日
22.Basil J. Moore(1991),《货币供给内生性:“储备价格设定”还是“储备数量设定”?》《后凯恩斯经济学期刊》,13(3),春季,404-13
23.罗伯特·波林(1991),“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两种理论:一些经验证据”,杂志发表的凯恩斯经济学,13(3),春,366-96
24.Thomas I. Palley(1994),“货币供应过程的竞争观点:理论和证据”,Metroeconomica, 45(1), 2月67-88
25.希拉·c·道(1996),《水平主义:一种批判》,《剑桥经济学杂志》,20(4),7月497-508
26. Marc Lavoie(1996),“水平主义,结构主义,流动性偏好以及风险越来越大的原则”,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43(3),8月,275-300
27.马克·拉沃伊(1999),“信贷主导的存款供应和货币需求:琼·罗宾逊先前支持的卡尔多回流机制”,《剑桥经济学杂志》,23(1),1月103-13日
28.Mario Seccareccia (2003), ‘Pricing,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ng of Produc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onetary Circuit: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in Louis-Philippe Rochon and Sergio Rossi (eds), Modern Theories of Money: The Nature and Role of Money in Capitalist Economies, Chapter 9, Cheltenham, UK and Northampton, MA, US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173–97
29.朱塞佩·丰塔纳(2004),“对内生货币的再思考:对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争论的建设性解释”,都市经济,55(4),11月367-85
第六部分现代货币理论及其批判
30.沃伦·莫斯勒(1997-98),《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20(2),冬季,167-82
31.塞尔吉奥·罗西(1999),《理解现代货币》评论,凯克洛斯,52(3),8月483-485
32.斯蒂芬妮·贝尔(Stephanie Bell, 2000),《税收和债券能为政府开支融资吗?》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XXXIV(3), 9月603-20日
33.路易斯 - 菲律宾罗昂森和马蒂亚斯·弗农省(2003年),“国有资金和现实世界:或图表主义及其不满”,后凯恩斯经济学期刊,26(1),秋天,57-67
34.克劳德·诺斯和路易斯-菲利普·罗雄(2002),《货币创造与国家:宪章主义的批判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学杂志》,32(3),秋季,41-57
35.马克·拉瓦(2013年),“新-Chartalism的货币和财政的Nexus:一个友好的批判,期刊经济问题,XLVII(1),月(1-31)
第七部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利率设定
36.Philip Arestis和Malcolm Sawyer(200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社会经济评论》,LXII(4), 12月441-63
37.朱塞佩·丰塔纳和阿方索·帕拉西奥维拉(2007年),“是长期价格稳定和短期输出稳定所有,货币政策可以瞄准?”,Metroeconomica,58(2)日,269-98
38.罗雄和罗西(2007),《中央银行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评论》19(4),10月539-54
39.路易斯 - 菲律宾罗昂·罗昂·萨特·萨特菲尔德(2008年),“利率设定,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的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杂志,37(2),夏季,5-25
40.马克·塞特菲尔德(2009),《没有LM曲线的宏观经济学:另一种观点》,《剑桥经济学杂志》,33(2),3月273-93
41.斯科特T. Fullwiler(2013年),“安内生货币透视后危机货币政策的争论”,回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2),夏,171-94
第三卷:就业,分布,生长,发育,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 - 路易 - 菲利普罗森和Sergio Rossi的
内容:
确认
简介编辑的介绍出现在卷I中
第一部分就业、私人债务与收入分配
1.Amitava Krishna Dutt(1984),“停滞、收入分配和垄断权力”,《剑桥经济学杂志》,8(1),3月25-40日
2.马西莫·皮维蒂(1985),《分配的货币解释》,《政治经济学:盈余方法研究》,1 (2),73-103
3.Amit Bhaduri和Stephen Marglin(1990),“失业和实际工资:政治意识形态竞争的经济基础”,剑桥经济学杂志,14(4),12月375-93
4. Amitava Krishna Dutt(1992),“冲突通胀,分布,周期性积累和危机”,欧洲政治经济杂志,8(4),12月579-97
5.Steven Pressman和Robert Scott(2009),“消费者债务与美国贫困和不平等的衡量”,《社会经济评论》,LXVII(2), 6月127-48
6.Aldo Barba和Massimo Pivetti(2009),“上升的家庭债务:其原因和宏观经济影响——长期分析”,剑桥经济学杂志,33(1),1月113-37
第二部分工资主导或利润主导的经济增长
7.Robert A. Blecker(1989),《国际竞争、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剑桥经济学杂志》,13(3),9月395-412
8.马克·拉沃伊(1995),“后凯恩斯增长和分配模型中的利率”,都市经济,46(2),6月146-77
9.Robert Boyer(2005),《从股东价值到CEO权力:1990年代的悖论》,竞争与变革,9(1),3月7-47日
10.Eckhard Hein(2007),“利率、债务、分配和后kaleckian模型中的资本积累”,都市经济,58(2),5月310-39
11.剑桥经济学杂志,32(1),147-60,AMIT Bhaduri(2008),“关于盈利人工业和工资增长的动力学”,147-60
12.Engelbert Stockhammer和Özlem Onaran(2013),“工资驱动的增长:理论、证据、政策”,《凯恩斯经济学评论》,1(1),春季,61-78
第三部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13.塞巴斯蒂安·杜林(Sebastian Dullien, 2012)的《新总是比旧好吗?》(Is New Always Better than Old?)关于凯恩斯模型中财政政策的处理,《凯恩斯经济学评论》第一期,0(1),秋季,5-23
14.Hassan bogrine(2012),“财政紧缩、大衰退与新独裁政权的崛起”,《凯恩斯经济学评论》,第0期,秋季,109-25
15.(2012),《财政政策:一个强大的宏观经济角色》,《凯恩斯经济学评论》第一期,0(1),秋季,93-108
16.Nathan Perry和Matías Vernengo(2014),《是什么终结了大萧条?》重新评估财政政策的作用,《剑桥经济学杂志》,38(2),3月349-67
第四部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
17.理查德·P. F.霍尔特(2005),“后凯恩斯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期刊环境,工作场所和就业,1(2),174-86
18.Giuseppe Fontana和Malcolm Sawyer(2013),“后凯恩斯主义和Kaleckian的生态宏观经济学思想”,《欧洲经济与经济政策杂志:干预》,10(2),9月256-67
19.Neil Perry (2013),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in G. C. Harcourt and Peter Kriesler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t-Keynesian Economics, Volume 2: Critiques and Methodology, Chapter 18, New York, NY,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91–411
20.阿蒙雷扎伊,兰斯·泰勒和莱因哈德Mechler(2013年),“生态宏观经济学:一个应用程序气候变化”,生态经济学,85月,69-76
第五部分支付体系与金融危机
21.海曼P.明斯基(1977),“金融不稳定假说:凯恩斯和一个替代为‘标准’理论的解读”(1),质询,20,三月 - 4月20-27
22.James R. Crotty(1990),“所有者-经理冲突与投资不稳定性的金融理论:对凯恩斯、托宾和明斯基的批判性评价”,《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12(4),夏季519-42
23.马丁·h·沃尔夫森(1996),《信贷配给的后凯恩斯理论》,《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18(3),春季443-70
24.Scott T. Fullwiler(2003),《时效性和美联储的日常策略》,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XXXVII(4), 12月851-80
25月Toporowski(2008年),“明斯基的‘诱导投资和商业周期’”,剑桥经济学杂志,32(5),九月,725-37
26.塞尔吉奥·罗西(2010),《2007-9年金融危机:一种内生货币观》,《经济研究》XV (3), 413-30
27.塞尔吉奥·罗西(2015),《支付体系的结构性改革避免另一场系统性危机》,《凯恩斯经济学评论》,3(2),夏季,213-25
第六部分金融化与资产泡沫
28.Engelbert Stockhammer(2004),“金融化和积累放缓”,《剑桥经济学杂志》,28(5),9月719-41
29.詹纳罗·泽扎(Gennaro Zezza, 2008),《美国经济增长、住房市场与收入分配,《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30(3),春季375-401
30.田永福和Matías Vernengo(2008),“困惑、悖论和规律:美国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生产率(1950-2005)”,《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40(3),夏季,238 - 43
31. Robert Guttmann(2009),“资产泡沫,债务通货紧缩和全球失衡”,国际政治经济学杂志,38(2),夏季,45-68
32.德克J. Bezemer(2010),“通过会计模型理解金融危机”,《会计、组织与社会》,35(7),10月676-88
33.Özgür Orhangazi(2012),“金融”与“现实”:金融的矛盾角色述评”,《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当代资本主义复兴马克思主义理论》,27,121-48
34.Engelbert Stockhammer(2012),《金融化、收入分配与危机》,Investigación Económica, LXXI(279), 1 - 3月,39-70
35. Riccardo Bellofiore(2013年),“内源金钱,金融凯恩斯主义及以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审查,1(2),夏季,153-70
第七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筑
36.保罗·戴维森(1992-1993),《改革世界货币》,《后凯恩斯经济学》,15(2),冬季,153-79
37.简·达里斯塔(2004年),“美元,债务和依赖:此案为国际货币改革”,杂志发表的凯恩斯经济学,26(4),夏,557-72
38.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2005),“从市场观念的变化看凯恩斯、全球化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经济》,6(1),1月至3月,15-30
39.Pietro Alessandrini和Michele Fratianni(2009),“复活凯恩斯以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开放经济评论,20(3),7月339-58
40.莉利亚Costabile(2009年),“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凯恩斯计划: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凯恩斯主义的方法”,结构变化和经济动态,20(2),六月,79-89
41.Nadia F. Piffaretti(2009),“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来自凯恩斯计划的教训”,银行与银行系统,4 (1),45-54
42.塞吉奥·罗西(2009),《国际支付的终结需要一种超国家中央银行货币:以凯恩斯精神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商业评论》8(11),11月1-20日
43.安娜·m·卡拉贝利和马里奥·a·塞德里尼(2010),《全球失衡、货币无序和收缩的政策空间:凯恩斯留给我们麻烦不断的世界的遗产》,《欧洲经济和经济政策杂志:干预》,7(2),11月303-23日
44.Alvaro Cencini(2010),“国际支付的新体系”,银行与银行系统,5 (1),47-57
指数
内容:
路易斯-菲利普·罗雄和塞尔吉奥·罗西
第一部分什么是后凯恩斯经济学?
1.希拉C.道(1988),“后凯恩斯学派:概念基础”,经济问题的英国评论,10(3),秋,1-18
2. O. F. Hamouda和G. C.夏(1988),“邮凯恩斯:从批判到相干?”,经济研究的通报,40(1),一月,1-33
3.希拉C.道(1990),“后作为凯恩斯政治经济:方法论讨论”,政治经济的回顾,2(3),345-58
4.维多利亚·奇克(Victoria Chick)(1995),《后凯恩斯经济学是否存在理由?》,《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42(1),2月20-36日
5.菲利普Arestis(1996),“后凯恩斯经济学:走向连贯”,剑桥经济学杂志,20(1),一月,111-35
6.Sheila C. Dow(2000),“异端经济学进展的展望”,《经济思想史杂志》,22 (2),157-70
7.维多利亚•奇克(2004),《开放系统论》,《巴西政治经济学杂志》,24(1),1 - 3月,3-16
8.托尼·劳森(2006),《非正统经济学的本质》,《剑桥经济学杂志》,30(4),7月483-505
9.John B. Davis(2006),“非正统经济学的本质”,后自闭症经济学评论:经济学重新定位研讨会,40(1),12月23-30
第二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其他异端传统
10.爱德华·内尔(1990),《凯恩斯和斯拉法:马歇尔还是古典基础?》,克里希纳·巴拉德瓦吉和伯特伦·谢福尔德合编,《皮埃罗·斯拉法论:古典理论复兴的批判视角》,第二部分,第10章,英国伦敦:恩温·海曼出版社,352-57
11.马克·拉沃伊(1992),《走向后凯恩斯主义和新李嘉图主义的新研究纲领》,《政治经济学评论》,4 (1),37-78
12.托尼劳森(1994),“邮凯恩斯的性质和其链接到其它传统:甲现实主义的视角”,杂志邮政凯恩斯经济学,16(4),夏,503-38
13.Marc Lavoie (2003), ‘The Tight Links between Post-Keynesian and Feminist Economics’, in Edward Fullbrook (ed.), The Crisis in Economics, The Post Autistic Economics Movement: The First 600 Days, Part 3, London, UK: Routledge, 189–92
14.马克·拉沃伊(Marc Lavoie, 2006),《非正统理论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后凯恩斯主义观点》,《欧洲经济与经济政策杂志》,3(1),5月87-112
15.J. E. King(2012),《后凯恩斯主义及其他人》,《政治经济学评论》24(2),4月305-19
16.约翰·e·金(John E. King, 2013),《后凯恩斯主义者应该做出行为转变吗?》,《欧洲经济与经济政策:干预》,10(2),9月231-42
第三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批判现实主义
17.维多利亚州小鸡(1998),“在知道一个人的地方:经济学中的形式主义的作用”,经济杂志,108(451),11月1859 - 69年11月
18.希拉·c·道(Sheila C. Dow, 1999),《后凯恩斯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联系是什么?》,《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22(1),秋季,15-33
19.马克·塞特菲尔德(Mark Setterfield, 2003),《批判现实主义与形式造型:不相容的同窗?》,见《应用经济学与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第IIA部分,第五章,英国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71-88页
20.剑桥杰斐逊和约翰·埃国王(2011年),“米奇卡尔克西和关键现实主义”,剑桥经济学,35(5),957-72
第四部分后凯恩斯主义分析的微观经济学基础
21.G. C. Harcourt和Peter Kenyon(1976),“定价和投资决策”,Kyklos, 29(3), 1月449-77
22.Alfred S. Eichner(1983),《企业经济的微观基础》,管理与决策经济学,4(3),9月136-52
23. E. Agliardi(1988),“宏观经济在后凯恩斯方法的微观经济基础”,Metroeconomica,39(3),十月,275-97
24.马克·拉沃伊(1994),“后凯恩斯主义消费者选择方法”,《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16(4),夏季,539-62
25.马克·拉沃伊(1996),“后凯恩斯模型中的加价定价与正常成本定价”,《政治经济学评论》,8(1),1月57-66
26.Paul down(2000),《后凯恩斯定价理论的现实主义评价》,《剑桥经济学杂志》,24(2),3月211-24日
27.克劳迪奥·萨多尼(200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凯恩斯主义视角》,载于菲利普·阿雷斯蒂斯、梅格纳德·德赛和希拉·道主编的《方法论、微观经济学和凯恩斯:纪念维多利亚·奇克的论文集》,第二卷,第二章,英国伦敦:劳特利奇,4-14
28.约翰·e·金(John E. King, 2009),《微观基础?海因特(Eckhard Hein)、托尔斯滕·尼乔(Torsten Niechoj)和恩格尔伯特·斯托克哈默(Engelbert Stockhammer)合著的《不稳固基础上的宏观经济政策:主流经济学在哪里?》,第一部分,马尔堡,德国:大都会verlag, 33-53
29. Frederic S. Lee(2010),“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的杂交教学”,国际多元和经济学教育,1(3),203-35
第五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及其批判
30.菲利普Arestis,斯蒂芬P Dunn和马尔科姆索耶(1999),'后凯恩斯学派及其影评人,杂志邮政凯恩斯经济学,21(4),夏,527-49
31.伯纳德·沃尔特斯和大卫·杨(1999),《批判现实主义是后凯恩斯主义的恰当基础吗?》,《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22(1),秋季,105-23
32.Philip Arestis、Stephen P. Dunn和Malcolm Sawyer(1999),《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连贯性:对Walters和Young的评论》,《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46(3),8月339-45
33.弗雷德里克·s·李(2012),《异端经济学及其批判》,《政治经济学评论》,24(2),4月337-51
第六部分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未来
34.朱塞佩·丰塔纳(2003),“对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反思”,经济思想史,XI (3), 87-94
35.Giuseppe Fontana和Bill Gerrard(2006),“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未来”,Banca Nazionale del Lavoro季度评论,LIX(236), 3月49-80
36.Engelbert Stockhammer和Paul Ramskogler(2009),“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如何前进”,《欧洲经济与经济政策杂志》,6(2),11月227-46
37.MatíasVernengo(2013年),'谈话或独白?在德国德国李和马尔卡勒维(EDS)的杂交科经济学家(Addendum')辩护中,捍卫凯恩斯邮政和杂交经济学:对其批评者的回应,第8章,阿宾登,英国:Routledge,158-71
38.马克·拉沃伊(2013),《危机之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弗雷德里克·s·李和马克·拉沃伊编,《后凯恩斯主义和非正统经济学的辩护:对其批评的回应》,第二章,阿宾顿,英国,劳特利奇,18-41
第二卷:信贷,货币和生产-路易斯-菲利普罗雄和塞尔吉奥罗西
内容:
确认
简介编辑的介绍出现在卷I中
第一部分凯恩斯和喀莱基在金钱和金融上
1.保罗·戴维森(1965),《凯恩斯的金融动机》,《牛津经济论文集》,17 (1),47-65
2.A. Asimakopulos(1983),“Kalečki和凯恩斯关于金融、投资和储蓄”,《剑桥经济学杂志》,7(3-4),9月- 12月,221-33
3. Augusto Graziani(1984),“关于凯恩斯金融动机的辩论,经济票据,13(1),5-33
4.Jörg Bibow(1995),《对凯恩斯“金融动机”对货币需求的一些思考》,《剑桥经济学杂志》,19(5),10月647-66
5.罗雄(1997),《凯恩斯的金融动机:重新评估》。信用、流动性偏好与利率”,《政治经济学评论》,9 (3),277-93
第二部分银行,信贷和货币从POST凯恩斯主义
6.马克·拉沃伊(1984),《信贷的内生流动与后凯恩斯货币理论》,《经济问题》第18期(3),9月771-97
7.Philip Arestis(1987),“后凯恩斯主义货币、信贷和金融理论”,《泰晤士报政治经济学》,春季,1-22
8.罗雄和罗西(2013),“内生货币:进化与革命的观点”,《凯恩斯经济学评论》,1(2),夏季,210-29
第三部分,货币循环理论
9.爱德华·j·内尔(1967),《威克塞尔的循环理论》,《政治经济学杂志》,75(4),8月386-94
10.奥古斯托格拉齐亚尼(1989),“金融电路理论”,泰晤士论文在政治经济学,春天,1-26
11.里卡多·贝洛费奥雷(1992),《通论之前的货币宏观经济学:威克塞尔、熊彼特和凯恩斯的货币循环理论》,《社会概念》6 (2),47-89
12.贾克·勒·布尔瓦(1992),《货币创造与信贷乘数》,《政治经济学评论》,4 (4),447-66
13.路易斯-菲利普·罗雄(1999),“内生货币的创造和流通:一种循环动力学方法”,《经济问题》,第二十三卷第一期,3月1 - 21日
14.Alain Parguez和Mario Seccareccia(2000),《货币信贷理论:货币回路方法》,John smith (ed.),什么是货币?,第五章,英国伦敦:劳特利奇,101-23
15.比亚焦Bossone(2001),杂志银行和金融,25(5)日,857-90“银行和金融电路理论”,
16.Sergio Rossi(2009),《货币回路理论与货币排放》,载于Jean-François Ponsot和Sergio Rossi主编的《货币回路的政治经济学:后凯恩斯经济学的传统与变化》,第三章,英国贝辛斯托克和美国纽约:帕尔grave Macmillan出版社,36-55
内生货币第四部分理论:早期的发展
17.斯蒂芬W. Rousseas(1960年),'速度变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951-57',经济学和统计审查,42(1),27-36
18.尼古拉斯·卡尔多(1970),《新货币主义》,劳埃德银行评论,97年7月1-18日
19.保罗·戴维森和西德尼·温特劳布(1973年),“金钱互为因果”,经济日报,83(332)十二月,1117至1132年
20.Nicholas Kaldor和James A. Trevithick(1981),“货币的凯恩斯主义观点”,劳埃德银行评论,139,1月1-19日
第五部分内生货币理论:横向/结构主义的争论
21.阿兰·科特雷尔(1986),《货币的内生性与货币收入的因果关系》,《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33(1),2月2-27日
22.Basil J. Moore(1991),《货币供给内生性:“储备价格设定”还是“储备数量设定”?》《后凯恩斯经济学期刊》,13(3),春季,404-13
23.罗伯特·波林(1991),“货币供给内生性的两种理论:一些经验证据”,杂志发表的凯恩斯经济学,13(3),春,366-96
24.Thomas I. Palley(1994),“货币供应过程的竞争观点:理论和证据”,Metroeconomica, 45(1), 2月67-88
25.希拉·c·道(1996),《水平主义:一种批判》,《剑桥经济学杂志》,20(4),7月497-508
26. Marc Lavoie(1996),“水平主义,结构主义,流动性偏好以及风险越来越大的原则”,苏格兰政治经济学杂志,43(3),8月,275-300
27.马克·拉沃伊(1999),“信贷主导的存款供应和货币需求:琼·罗宾逊先前支持的卡尔多回流机制”,《剑桥经济学杂志》,23(1),1月103-13日
28.Mario Seccareccia (2003), ‘Pricing, Investment and the Financing of Produc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Monetary Circuit: Some Preliminary Evidence’, in Louis-Philippe Rochon and Sergio Rossi (eds), Modern Theories of Money: The Nature and Role of Money in Capitalist Economies, Chapter 9, Cheltenham, UK and Northampton, MA, USA: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173–97
29.朱塞佩·丰塔纳(2004),“对内生货币的再思考:对水平主义和结构主义争论的建设性解释”,都市经济,55(4),11月367-85
第六部分现代货币理论及其批判
30.沃伦·莫斯勒(1997-98),《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20(2),冬季,167-82
31.塞尔吉奥·罗西(1999),《理解现代货币》评论,凯克洛斯,52(3),8月483-485
32.斯蒂芬妮·贝尔(Stephanie Bell, 2000),《税收和债券能为政府开支融资吗?》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XXXIV(3), 9月603-20日
33.路易斯 - 菲律宾罗昂森和马蒂亚斯·弗农省(2003年),“国有资金和现实世界:或图表主义及其不满”,后凯恩斯经济学期刊,26(1),秋天,57-67
34.克劳德·诺斯和路易斯-菲利普·罗雄(2002),《货币创造与国家:宪章主义的批判评价》,《国际政治经济学杂志》,32(3),秋季,41-57
35.马克·拉瓦(2013年),“新-Chartalism的货币和财政的Nexus:一个友好的批判,期刊经济问题,XLVII(1),月(1-31)
第七部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利率设定
36.Philip Arestis和Malcolm Sawyer(2004),“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有效性”,《社会经济评论》,LXII(4), 12月441-63
37.朱塞佩·丰塔纳和阿方索·帕拉西奥维拉(2007年),“是长期价格稳定和短期输出稳定所有,货币政策可以瞄准?”,Metroeconomica,58(2)日,269-98
38.罗雄和罗西(2007),《中央银行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评论》19(4),10月539-54
39.路易斯 - 菲律宾罗昂·罗昂·萨特·萨特菲尔德(2008年),“利率设定,通货膨胀和收入分配的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杂志,37(2),夏季,5-25
40.马克·塞特菲尔德(2009),《没有LM曲线的宏观经济学:另一种观点》,《剑桥经济学杂志》,33(2),3月273-93
41.斯科特T. Fullwiler(2013年),“安内生货币透视后危机货币政策的争论”,回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2),夏,171-94
第三卷:就业,分布,生长,发育,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 - 路易 - 菲利普罗森和Sergio Rossi的
内容:
确认
简介编辑的介绍出现在卷I中
第一部分就业、私人债务与收入分配
1.Amitava Krishna Dutt(1984),“停滞、收入分配和垄断权力”,《剑桥经济学杂志》,8(1),3月25-40日
2.马西莫·皮维蒂(1985),《分配的货币解释》,《政治经济学:盈余方法研究》,1 (2),73-103
3.Amit Bhaduri和Stephen Marglin(1990),“失业和实际工资:政治意识形态竞争的经济基础”,剑桥经济学杂志,14(4),12月375-93
4. Amitava Krishna Dutt(1992),“冲突通胀,分布,周期性积累和危机”,欧洲政治经济杂志,8(4),12月579-97
5.Steven Pressman和Robert Scott(2009),“消费者债务与美国贫困和不平等的衡量”,《社会经济评论》,LXVII(2), 6月127-48
6.Aldo Barba和Massimo Pivetti(2009),“上升的家庭债务:其原因和宏观经济影响——长期分析”,剑桥经济学杂志,33(1),1月113-37
第二部分工资主导或利润主导的经济增长
7.Robert A. Blecker(1989),《国际竞争、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剑桥经济学杂志》,13(3),9月395-412
8.马克·拉沃伊(1995),“后凯恩斯增长和分配模型中的利率”,都市经济,46(2),6月146-77
9.Robert Boyer(2005),《从股东价值到CEO权力:1990年代的悖论》,竞争与变革,9(1),3月7-47日
10.Eckhard Hein(2007),“利率、债务、分配和后kaleckian模型中的资本积累”,都市经济,58(2),5月310-39
11.剑桥经济学杂志,32(1),147-60,AMIT Bhaduri(2008),“关于盈利人工业和工资增长的动力学”,147-60
12.Engelbert Stockhammer和Özlem Onaran(2013),“工资驱动的增长:理论、证据、政策”,《凯恩斯经济学评论》,1(1),春季,61-78
第三部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
13.塞巴斯蒂安·杜林(Sebastian Dullien, 2012)的《新总是比旧好吗?》(Is New Always Better than Old?)关于凯恩斯模型中财政政策的处理,《凯恩斯经济学评论》第一期,0(1),秋季,5-23
14.Hassan bogrine(2012),“财政紧缩、大衰退与新独裁政权的崛起”,《凯恩斯经济学评论》,第0期,秋季,109-25
15.(2012),《财政政策:一个强大的宏观经济角色》,《凯恩斯经济学评论》第一期,0(1),秋季,93-108
16.Nathan Perry和Matías Vernengo(2014),《是什么终结了大萧条?》重新评估财政政策的作用,《剑桥经济学杂志》,38(2),3月349-67
第四部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问题
17.理查德·P. F.霍尔特(2005),“后凯恩斯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期刊环境,工作场所和就业,1(2),174-86
18.Giuseppe Fontana和Malcolm Sawyer(2013),“后凯恩斯主义和Kaleckian的生态宏观经济学思想”,《欧洲经济与经济政策杂志:干预》,10(2),9月256-67
19.Neil Perry (2013),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 in G. C. Harcourt and Peter Kriesler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t-Keynesian Economics, Volume 2: Critiques and Methodology, Chapter 18, New York, NY, US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91–411
20.阿蒙雷扎伊,兰斯·泰勒和莱因哈德Mechler(2013年),“生态宏观经济学:一个应用程序气候变化”,生态经济学,85月,69-76
第五部分支付体系与金融危机
21.海曼P.明斯基(1977),“金融不稳定假说:凯恩斯和一个替代为‘标准’理论的解读”(1),质询,20,三月 - 4月20-27
22.James R. Crotty(1990),“所有者-经理冲突与投资不稳定性的金融理论:对凯恩斯、托宾和明斯基的批判性评价”,《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12(4),夏季519-42
23.马丁·h·沃尔夫森(1996),《信贷配给的后凯恩斯理论》,《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18(3),春季443-70
24.Scott T. Fullwiler(2003),《时效性和美联储的日常策略》,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XXXVII(4), 12月851-80
25月Toporowski(2008年),“明斯基的‘诱导投资和商业周期’”,剑桥经济学杂志,32(5),九月,725-37
26.塞尔吉奥·罗西(2010),《2007-9年金融危机:一种内生货币观》,《经济研究》XV (3), 413-30
27.塞尔吉奥·罗西(2015),《支付体系的结构性改革避免另一场系统性危机》,《凯恩斯经济学评论》,3(2),夏季,213-25
第六部分金融化与资产泡沫
28.Engelbert Stockhammer(2004),“金融化和积累放缓”,《剑桥经济学杂志》,28(5),9月719-41
29.詹纳罗·泽扎(Gennaro Zezza, 2008),《美国经济增长、住房市场与收入分配,《后凯恩斯经济学杂志》,30(3),春季375-401
30.田永福和Matías Vernengo(2008),“困惑、悖论和规律:美国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生产率(1950-2005)”,《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40(3),夏季,238 - 43
31. Robert Guttmann(2009),“资产泡沫,债务通货紧缩和全球失衡”,国际政治经济学杂志,38(2),夏季,45-68
32.德克J. Bezemer(2010),“通过会计模型理解金融危机”,《会计、组织与社会》,35(7),10月676-88
33.Özgür Orhangazi(2012),“金融”与“现实”:金融的矛盾角色述评”,《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当代资本主义复兴马克思主义理论》,27,121-48
34.Engelbert Stockhammer(2012),《金融化、收入分配与危机》,Investigación Económica, LXXI(279), 1 - 3月,39-70
35. Riccardo Bellofiore(2013年),“内源金钱,金融凯恩斯主义及以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审查,1(2),夏季,153-70
第七部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筑
36.保罗·戴维森(1992-1993),《改革世界货币》,《后凯恩斯经济学》,15(2),冬季,153-79
37.简·达里斯塔(2004年),“美元,债务和依赖:此案为国际货币改革”,杂志发表的凯恩斯经济学,26(4),夏,557-72
38.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2005),“从市场观念的变化看凯恩斯、全球化和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经济》,6(1),1月至3月,15-30
39.Pietro Alessandrini和Michele Fratianni(2009),“复活凯恩斯以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开放经济评论,20(3),7月339-58
40.莉利亚Costabile(2009年),“当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和凯恩斯计划: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凯恩斯主义的方法”,结构变化和经济动态,20(2),六月,79-89
41.Nadia F. Piffaretti(2009),“重塑国际货币体系:来自凯恩斯计划的教训”,银行与银行系统,4 (1),45-54
42.塞吉奥·罗西(2009),《国际支付的终结需要一种超国家中央银行货币:以凯恩斯精神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商业评论》8(11),11月1-20日
43.安娜·m·卡拉贝利和马里奥·a·塞德里尼(2010),《全球失衡、货币无序和收缩的政策空间:凯恩斯留给我们麻烦不断的世界的遗产》,《欧洲经济和经济政策杂志:干预》,7(2),11月303-23日
44.Alvaro Cencini(2010),“国际支付的新体系”,银行与银行系统,5 (1),47-57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