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
国际私法与仲裁
这本开创性的著作汇集了国际私法和仲裁交叉领域的主要著作。选定的文章跨越七十年,涵盖广泛的主题,从国际仲裁协议和法律选择到涉及国家的裁决和仲裁的执行。由该领域的两位公认专家编辑,并以编辑撰写的原始介绍为特色,这些卷为学生、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资源。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目录
更多的信息
这本开创性的著作汇集了国际私法和仲裁交叉领域的主要著作。选定的文章跨越七十年,涵盖广泛的主题,从国际仲裁协议和法律选择到涉及国家的裁决和仲裁的执行。由该领域的两位公认专家编辑,并以编辑撰写的原始介绍为特色,这些卷为学生、学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资源。
的一致好评
科和切尔德里斯在两卷书中收集了许多关于国际私法和仲裁的开创性文章,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收藏对从业者和学者都有很大的价值。”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William S. Dodge教授
60年来,科和切尔德里斯教授一直在负责策划有关国际私法问题(通常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的主要文章。通过这样做,他们为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比它的部分更有用、更有价值。
-露西·弗格森·里德(Lucy Ferguson Reed),新加坡国立大学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法学院William S. Dodge教授
60年来,科和切尔德里斯教授一直在负责策划有关国际私法问题(通常是令人烦恼的问题)的主要文章。通过这样做,他们为学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比它的部分更有用、更有价值。
-露西·弗格森·里德(Lucy Ferguson Reed),新加坡国立大学
贡献者
55条,从1950年到2014年
贡献者包括:G.伯曼、G.伯恩、F.法拉利、E.盖拉德、R.迈克尔、W.帕克、J.保尔森、M.赖斯曼、V.V.维德
贡献者包括:G.伯曼、G.伯恩、F.法拉利、E.盖拉德、R.迈克尔、W.帕克、J.保尔森、M.赖斯曼、V.V.维德
目录
内容:
研究述评小杰克·科和唐纳德·厄尔·柴尔德里斯三世
第一部分适当的论坛
A.论坛购物
1.Friedrich K. Juenger(1989),《购物论坛,国内和国际》,杜兰法律评论,63,553 - 74
2.佛朗哥·法拉利(2013),《国际商事仲裁背景下的论坛采购:搭建舞台》,《国际商事仲裁背景下的论坛采购》,德国慕尼黑: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H, 1-21
分配没有仲裁条款的裁决性转让
3.Arthur T.von Mehren(1997),“裁决、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的司法管辖权的公约混合方法案例”,拉贝尔·泽奇里夫·弗鲁尔·奥苏尔·恩迪希和国际私人法院——拉贝尔比较和国际私法杂志,61(1),1986-92年1月
4.弗里德里希·k·荣格(2001),《穿破鞋去海牙》,《佩珀代因法律评论:国际法周末-西方研讨会》,29 (1),7-14
5.Ralf Michaels(2007),《裁判公约中司法管辖基本概念的应用》,载于Eckart Gottschalk, Ralf Michaels, Giesela Rühl和Jan von Hein(合编)。《全球化世界的法律冲突》,第二节,第四章,美国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9-62
当事人自治-指定论坛
6.William W. Park(1995),《国际论坛选择中的幻觉与现实》,《德克萨斯国际法杂志》,30,135-204
7.Louise Ellen Teitz(2005),《海牙选择法庭公约:确认当事人自治和提供仲裁的替代方案》,《美国比较法杂志》,53(3),夏季,543-58
仲裁方案-在平等的人中优先
8.莫里斯·s·罗森塔尔(1946),《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仲裁》,《法律与当代问题》,特刊:国际贸易壁垒,11(4),夏秋,808-34
9Soia Mentschikoff(1952),“仲裁的意义——初步调查”,《法律与当代问题》,特刊:商业仲裁:第二部分,第17(4)页,秋季,698-710页
10.Henry P. deVries(1984),《国际商事仲裁:跨国观点》,《国际仲裁杂志》,1 (1),7-20
11.Gilles Cuniberti(2008),《超越合同——国际商事纠纷中的违约仲裁案例》,Fordham国际法期刊,32 (2),417-88
12.Gary Born(2014),《BITs, BATs and但是:对国际争端解决的反思》,《青年仲裁评论》,13日,4月6-14日
13.卡尔-海因茨Böckstiegel(2006),“仲裁在当今国际社会和国际法挑战中的作用”,《国际仲裁》,22(2),6月165-77
第二部分适用法律及来源
A.制度基础——跨国仲裁和国家法律制度
14F.A.Mann(1967),“仲裁法庭法”,载于Pieter Sanders(编辑),《国际仲裁:马丁·多姆克之友自由》,荷兰海牙:Martinus Nijhoff,157-83
15William W.Park(1983),“仲裁地法和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和比较法季刊,32(1),1月21日至52日
16Jan Paulsson(1983),“国际商事仲裁的异地化:何时以及为何重要”,《国际和比较法季刊》,第32(1)期,1月,53-61日
17.Julian D. M. Lew(2006),《实现梦想:自治仲裁》,《国际仲裁》,22(2),6月179-203
18.Emmanuel Gaillard(2012),“新兴的国际仲裁制度:对“制度”的界定”,《美国国际法学会年会论文集》,106年3月,287-92
B.国家和A-国家仲裁裁决规则
19.Julian D. M. Lew(1997),《适用实体法的确定》,国际商业律师,25年4月,157-60
20.Marc Blessing(1997),《国际仲裁实体法的选择》,《国际仲裁学刊》,14 (2),39-65
21.George A. Bermann(2010),《国际仲裁中的强制性法律规则》,载于Franco Ferrari and Stefan Kröll(编),《国际仲裁中的法律冲突》,德国慕尼黑: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325-39
22.Emmanuel Gaillard(2001),《跨国法:法律体系还是决策方法?》,《国际仲裁》,17 (1),59-71
23.弗里德里希·k·荣格(1995),《美国冲突研究与新法商人》,《范德比尔特跨国法期刊》,28,487-501
24.穆斯提尔大法官(1988),《新的商业法:最初的25年》,《国际仲裁》,4(2),86-119年4月
25.Andreas F. Lowenfeld(1990),《Lex Mercatoria:仲裁员的观点》,《国际仲裁》,6(2),6月133-50日
26.Emmanuel Gaillard(1999),“国际法一般原则在国际长期合同中的运用”,国际商业律师,27(5),5月214-24
27克劳斯·彼得·伯杰(1997),“重商法原则和统法社国际商事合同原则”,《国际商业中的法律和政策》,28(4),943-90
28.拉尔夫·迈克尔斯(2014),《作为全球背景法的国际法统原则》,《统一法律评论》,19 (4),643-68
第三部分国际仲裁中的国家和国家程序结构
法律文化与仲裁灵活性的冲突
29Andreas F.Lowenfeld(1985),“双向镜像:作为比较程序的国际仲裁”,密歇根国际法律研究年鉴,7163-185
30.齐格弗里德·埃尔辛(Siegfried H. Elsing)和约翰·m·汤森(John M. Townsend)(2002),《仲裁中的普通法-民法鸿沟》,《国际仲裁》,18 (1),59-65
31.William W. Park(2003),《2002年富尔菲尔德讲座:仲裁的变化性质:规则的价值与自由裁量权的风险》,《国际仲裁》,19(3),9月279-301
法定的收敛和发散
32Gerold Herrmann(1984),“贸易法委员会为制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所做的工作”,佩斯法律评论:国际商事仲裁问题,第4(3)期,春季,537-80页
33.皮特·桑德斯(1995),《通过示范法的统一与多样性》,《国际仲裁》,11(1),3月1日至37日
34.法比恩Gélinas(2013),“从协调立法到协调法律:障碍和工具,司法和仲裁视角”,载于Frédéric Bachand and Fabien Gélinas(编),《25年后的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国际商事仲裁的全球视角》,第5部分,第13章,纽约,美国,纽约:法务有限责任公司,261-75
35.穆斯提尔大法官(1990),“英国的新仲裁法?”部门咨询委员会对《贸易法委员会国际仲裁示范法》的答复,6(1),3月3日至62日
36Daniel M.Kolkey(1990),“对美国国际商事仲裁法定框架的思考:其范围、缺点和美国采用《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的优势”,《美国国际仲裁评论》,第1(4)页,第491-534页
第二卷
内容:
编辑对两卷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
第一部分裁决的执行和控制
A.广泛的质量控制
1.William W. Park(2001),“为什么法院审查仲裁裁决”,Robert Briner, L. Yves Fortier, Klaus P. Berger和Jens Bredow(编),《21世纪的国际商法和争端解决:卡尔-海因茨出版社Böckstiegel》,科隆,柏林,波恩和慕尼黑,德国:卡尔海因茨出版社,595-606
2.Linda Silberman和Maxi Scherer(2013),“法院采购和裁决后判决”,载于Franco Ferrari(编辑),《国际商事仲裁环境下的法院采购》,德国慕尼黑: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H,第313–45页
国际商事仲裁的双重制度
3.艾伦·斯科特·劳(2010),《对“初级管辖权”的理解(和误解)》,《国际仲裁评论》,XXI (1-4), 47-188
4.George A.Bermann(2011),“英国最高法院与国际仲裁对话:从达拉斯案中学习”,《美国国际仲裁评论》,第二十二(1),1-20页
第二部分涉及国家的仲裁
A.仲裁论坛——一些历史基准
5.Arthur Nussbaum(1950),《Lena Goldfields有限公司和苏联政府之间的仲裁》,康奈尔法律季刊,36(1),秋季,31-53
6.V. V. Veeder(1998),《Lena Goldfields仲裁案:三种思想的历史根源》,《国际法与比较法季刊》,47(4),10月,747-92
7.Robert B.von Mehren和P.Nicholas Kourides(1981),“国家与外国私人当事方之间的国际仲裁:利比亚国有化案件”,《美国国际法杂志》,75(3),476-552年7月
B.当一国为缔约方时的适用法律
8.F. A. Mann(1960),《国家契约与国家责任》,《美国国际法杂志》,54(3),7月572-91日
9.R. Y. Jennings(1961),《国际法中的国家合同》,《英国国际法年鉴》,37,156-82页
10.Richard B. Lillich(1994),《经济发展协议下的争议法律:重新审视“国际化”概念》,Richard B. Lillich和Charles N. Brower主编,《21世纪的国际仲裁:走向“法治化”和统一性?》,第四章,美国纽约欧文顿:跨国出版公司,61-114
11.乔治·r·德劳姆(1989),《作为国家契约法律基础的比较分析:商人法的神话》,《杜兰法律评论》,63(3),2月575-611
决定涉及一个或多个缔约国的争端
12.奥斯卡·沙克特(1960),《国际司法和仲裁裁决的执行》,《美国国际法杂志》,54(1),1月1 - 24日
13.Henri C. Alvarez(2004),“搁置额外设施奖:金属包层案”,在Emmanuel Gaillard和Yas Banifatemi(编)的《国际仲裁系列:废除ICSID奖:一个IAI-ASIL联合会议》,华盛顿特区- 2003年4月1日,亨廷顿,纽约,美国:法律出版公司,267-88
14.小杰克·科(Jack J. Coe, Jr., 2002),《国内法院对投资裁决的控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拟议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必然之恶还是致命弱点?》《国际仲裁杂志》,19 (3),185-207
15Timothy G.Nelson(2010),“国际仲裁裁决的撤销:奥里诺科轮船案”,ASA公报,28(2),6月205-229日
16.d.a.雷德芬(1987),《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上诉失败?》,国际仲裁,3(2),4月98-118
17.W. Michael Reisman(1989),“ICSID仲裁中控制机制的崩溃”,杜克法律期刊,9月4日,739-807
18Aron Broches(1991),“对ICSID裁决最终性的观察”,《ICSID评论——外国投资法杂志》,第6(2)期,秋季,321-79页
19.W. Michael Reisman(1992),“修复ICSID的控制系统:对Aron Broches的一些评论”,“对ICSID裁决的终局性的观察”,ICSID评论-外国投资法期刊,第7(1)页,196-211
指数
研究述评小杰克·科和唐纳德·厄尔·柴尔德里斯三世
第一部分适当的论坛
A.论坛购物
1.Friedrich K. Juenger(1989),《购物论坛,国内和国际》,杜兰法律评论,63,553 - 74
2.佛朗哥·法拉利(2013),《国际商事仲裁背景下的论坛采购:搭建舞台》,《国际商事仲裁背景下的论坛采购》,德国慕尼黑: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H, 1-21
分配没有仲裁条款的裁决性转让
3.Arthur T.von Mehren(1997),“裁决、承认和执行外国判决的司法管辖权的公约混合方法案例”,拉贝尔·泽奇里夫·弗鲁尔·奥苏尔·恩迪希和国际私人法院——拉贝尔比较和国际私法杂志,61(1),1986-92年1月
4.弗里德里希·k·荣格(2001),《穿破鞋去海牙》,《佩珀代因法律评论:国际法周末-西方研讨会》,29 (1),7-14
5.Ralf Michaels(2007),《裁判公约中司法管辖基本概念的应用》,载于Eckart Gottschalk, Ralf Michaels, Giesela Rühl和Jan von Hein(合编)。《全球化世界的法律冲突》,第二节,第四章,美国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29-62
当事人自治-指定论坛
6.William W. Park(1995),《国际论坛选择中的幻觉与现实》,《德克萨斯国际法杂志》,30,135-204
7.Louise Ellen Teitz(2005),《海牙选择法庭公约:确认当事人自治和提供仲裁的替代方案》,《美国比较法杂志》,53(3),夏季,543-58
仲裁方案-在平等的人中优先
8.莫里斯·s·罗森塔尔(1946),《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仲裁》,《法律与当代问题》,特刊:国际贸易壁垒,11(4),夏秋,808-34
9Soia Mentschikoff(1952),“仲裁的意义——初步调查”,《法律与当代问题》,特刊:商业仲裁:第二部分,第17(4)页,秋季,698-710页
10.Henry P. deVries(1984),《国际商事仲裁:跨国观点》,《国际仲裁杂志》,1 (1),7-20
11.Gilles Cuniberti(2008),《超越合同——国际商事纠纷中的违约仲裁案例》,Fordham国际法期刊,32 (2),417-88
12.Gary Born(2014),《BITs, BATs and但是:对国际争端解决的反思》,《青年仲裁评论》,13日,4月6-14日
13.卡尔-海因茨Böckstiegel(2006),“仲裁在当今国际社会和国际法挑战中的作用”,《国际仲裁》,22(2),6月165-77
第二部分适用法律及来源
A.制度基础——跨国仲裁和国家法律制度
14F.A.Mann(1967),“仲裁法庭法”,载于Pieter Sanders(编辑),《国际仲裁:马丁·多姆克之友自由》,荷兰海牙:Martinus Nijhoff,157-83
15William W.Park(1983),“仲裁地法和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和比较法季刊,32(1),1月21日至52日
16Jan Paulsson(1983),“国际商事仲裁的异地化:何时以及为何重要”,《国际和比较法季刊》,第32(1)期,1月,53-61日
17.Julian D. M. Lew(2006),《实现梦想:自治仲裁》,《国际仲裁》,22(2),6月179-203
18.Emmanuel Gaillard(2012),“新兴的国际仲裁制度:对“制度”的界定”,《美国国际法学会年会论文集》,106年3月,287-92
B.国家和A-国家仲裁裁决规则
19.Julian D. M. Lew(1997),《适用实体法的确定》,国际商业律师,25年4月,157-60
20.Marc Blessing(1997),《国际仲裁实体法的选择》,《国际仲裁学刊》,14 (2),39-65
21.George A. Bermann(2010),《国际仲裁中的强制性法律规则》,载于Franco Ferrari and Stefan Kröll(编),《国际仲裁中的法律冲突》,德国慕尼黑: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325-39
22.Emmanuel Gaillard(2001),《跨国法:法律体系还是决策方法?》,《国际仲裁》,17 (1),59-71
23.弗里德里希·k·荣格(1995),《美国冲突研究与新法商人》,《范德比尔特跨国法期刊》,28,487-501
24.穆斯提尔大法官(1988),《新的商业法:最初的25年》,《国际仲裁》,4(2),86-119年4月
25.Andreas F. Lowenfeld(1990),《Lex Mercatoria:仲裁员的观点》,《国际仲裁》,6(2),6月133-50日
26.Emmanuel Gaillard(1999),“国际法一般原则在国际长期合同中的运用”,国际商业律师,27(5),5月214-24
27克劳斯·彼得·伯杰(1997),“重商法原则和统法社国际商事合同原则”,《国际商业中的法律和政策》,28(4),943-90
28.拉尔夫·迈克尔斯(2014),《作为全球背景法的国际法统原则》,《统一法律评论》,19 (4),643-68
第三部分国际仲裁中的国家和国家程序结构
法律文化与仲裁灵活性的冲突
29Andreas F.Lowenfeld(1985),“双向镜像:作为比较程序的国际仲裁”,密歇根国际法律研究年鉴,7163-185
30.齐格弗里德·埃尔辛(Siegfried H. Elsing)和约翰·m·汤森(John M. Townsend)(2002),《仲裁中的普通法-民法鸿沟》,《国际仲裁》,18 (1),59-65
31.William W. Park(2003),《2002年富尔菲尔德讲座:仲裁的变化性质:规则的价值与自由裁量权的风险》,《国际仲裁》,19(3),9月279-301
法定的收敛和发散
32Gerold Herrmann(1984),“贸易法委员会为制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所做的工作”,佩斯法律评论:国际商事仲裁问题,第4(3)期,春季,537-80页
33.皮特·桑德斯(1995),《通过示范法的统一与多样性》,《国际仲裁》,11(1),3月1日至37日
34.法比恩Gélinas(2013),“从协调立法到协调法律:障碍和工具,司法和仲裁视角”,载于Frédéric Bachand and Fabien Gélinas(编),《25年后的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国际商事仲裁的全球视角》,第5部分,第13章,纽约,美国,纽约:法务有限责任公司,261-75
35.穆斯提尔大法官(1990),“英国的新仲裁法?”部门咨询委员会对《贸易法委员会国际仲裁示范法》的答复,6(1),3月3日至62日
36Daniel M.Kolkey(1990),“对美国国际商事仲裁法定框架的思考:其范围、缺点和美国采用《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的优势”,《美国国际仲裁评论》,第1(4)页,第491-534页
第二卷
内容:
编辑对两卷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
第一部分裁决的执行和控制
A.广泛的质量控制
1.William W. Park(2001),“为什么法院审查仲裁裁决”,Robert Briner, L. Yves Fortier, Klaus P. Berger和Jens Bredow(编),《21世纪的国际商法和争端解决:卡尔-海因茨出版社Böckstiegel》,科隆,柏林,波恩和慕尼黑,德国:卡尔海因茨出版社,595-606
2.Linda Silberman和Maxi Scherer(2013),“法院采购和裁决后判决”,载于Franco Ferrari(编辑),《国际商事仲裁环境下的法院采购》,德国慕尼黑:Sellier European Law Publishers GmbH,第313–45页
国际商事仲裁的双重制度
3.艾伦·斯科特·劳(2010),《对“初级管辖权”的理解(和误解)》,《国际仲裁评论》,XXI (1-4), 47-188
4.George A.Bermann(2011),“英国最高法院与国际仲裁对话:从达拉斯案中学习”,《美国国际仲裁评论》,第二十二(1),1-20页
第二部分涉及国家的仲裁
A.仲裁论坛——一些历史基准
5.Arthur Nussbaum(1950),《Lena Goldfields有限公司和苏联政府之间的仲裁》,康奈尔法律季刊,36(1),秋季,31-53
6.V. V. Veeder(1998),《Lena Goldfields仲裁案:三种思想的历史根源》,《国际法与比较法季刊》,47(4),10月,747-92
7.Robert B.von Mehren和P.Nicholas Kourides(1981),“国家与外国私人当事方之间的国际仲裁:利比亚国有化案件”,《美国国际法杂志》,75(3),476-552年7月
B.当一国为缔约方时的适用法律
8.F. A. Mann(1960),《国家契约与国家责任》,《美国国际法杂志》,54(3),7月572-91日
9.R. Y. Jennings(1961),《国际法中的国家合同》,《英国国际法年鉴》,37,156-82页
10.Richard B. Lillich(1994),《经济发展协议下的争议法律:重新审视“国际化”概念》,Richard B. Lillich和Charles N. Brower主编,《21世纪的国际仲裁:走向“法治化”和统一性?》,第四章,美国纽约欧文顿:跨国出版公司,61-114
11.乔治·r·德劳姆(1989),《作为国家契约法律基础的比较分析:商人法的神话》,《杜兰法律评论》,63(3),2月575-611
决定涉及一个或多个缔约国的争端
12.奥斯卡·沙克特(1960),《国际司法和仲裁裁决的执行》,《美国国际法杂志》,54(1),1月1 - 24日
13.Henri C. Alvarez(2004),“搁置额外设施奖:金属包层案”,在Emmanuel Gaillard和Yas Banifatemi(编)的《国际仲裁系列:废除ICSID奖:一个IAI-ASIL联合会议》,华盛顿特区- 2003年4月1日,亨廷顿,纽约,美国:法律出版公司,267-88
14.小杰克·科(Jack J. Coe, Jr., 2002),《国内法院对投资裁决的控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拟议中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中的必然之恶还是致命弱点?》《国际仲裁杂志》,19 (3),185-207
15Timothy G.Nelson(2010),“国际仲裁裁决的撤销:奥里诺科轮船案”,ASA公报,28(2),6月205-229日
16.d.a.雷德芬(1987),《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上诉失败?》,国际仲裁,3(2),4月98-118
17.W. Michael Reisman(1989),“ICSID仲裁中控制机制的崩溃”,杜克法律期刊,9月4日,739-807
18Aron Broches(1991),“对ICSID裁决最终性的观察”,《ICSID评论——外国投资法杂志》,第6(2)期,秋季,321-79页
19.W. Michael Reisman(1992),“修复ICSID的控制系统:对Aron Broches的一些评论”,“对ICSID裁决的终局性的观察”,ICSID评论-外国投资法期刊,第7(1)页,196-211
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