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装
经济学方法论的最新发展
这本重要的文集收录了自1990年以来经济学方法论领域的主要发展和主要贡献。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这本重要的文集收录了自1990年以来经济学方法论领域的主要发展和主要贡献。
第一卷着眼于主要的历史发展,包括关于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文章,修辞和话语,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科学经济学,对称和反身性。
第二卷侧重于新的,领先的方法-女性主义经济方法论,后现代主义,和方法多元化和开放的系统思维-也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关注-理性,思想哲学和进化。
第三卷汇集了解释经济学家方法论选择的文章,包括模型和假设,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规范主题,形式主义和经济学历史的部分。本书最后对经济方法论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第一卷着眼于主要的历史发展,包括关于波普尔和拉卡托斯的文章,修辞和话语,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科学经济学,对称和反身性。
第二卷侧重于新的,领先的方法-女性主义经济方法论,后现代主义,和方法多元化和开放的系统思维-也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关注-理性,思想哲学和进化。
第三卷汇集了解释经济学家方法论选择的文章,包括模型和假设,计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规范主题,形式主义和经济学历史的部分。本书最后对经济方法论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讨论。
的一致好评
自从布鲁斯·考德威尔编辑的《经济学哲学与方法论》出版以来,主题和方法的范围大大扩大,而且不仅是在可预测的方向上。我们现在对主题的范围(以及它本身是否是由我们的解释定义的一系列表象),理论发明的过程,对这些过程的社会,心理和经济影响进行了广泛的辩论,包括适当的假设和边界以及可接受的因果解释类型,说服的重要性和叙述的作用。对这些概念问题的探索现在越来越多地得到对经济学家实践的多样性和演变的调查的补充;这些不仅在本质上是受欢迎的,而且可能会引起那些回避“方法论”的人的兴趣。这本合集提供了一个实质性的、通俗易懂的指南,可以让读者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并鼓励读者关注、甚至参与到进一步的发展中来。”
——Brian J. Loasby,英国斯特林大学
1993年,埃尔加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经济学哲学和方法论的文集。这是对能量场活力的证明,另一个能量场现在得到了保证。戴维斯编辑的选材值得称赞。这本三卷本的书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在过去十五年中最重要的发展。
——Bruce J. Caldwell,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美国
——Brian J. Loasby,英国斯特林大学
1993年,埃尔加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经济学哲学和方法论的文集。这是对能量场活力的证明,另一个能量场现在得到了保证。戴维斯编辑的选材值得称赞。这本三卷本的书介绍了经济学方法论在过去十五年中最重要的发展。
——Bruce J. Caldwell,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美国
贡献者
71篇文章,时间从1990年到2004年
作者包括:R. Backhouse, M. Blaug, B. Caldwell, W. Hands, D. Hausman, K. Hoover, T. Lawson, U. Maki, M. Morgan
作者包括:R. Backhouse, M. Blaug, B. Caldwell, W. Hands, D. Hausman, K. Hoover, T. Lawson, U. Maki, M. Morgan
内容
内容:
体积我
致谢
约翰·戴维斯简介
第一部分,胡椒和lakatos
1.布鲁斯·j·考德威尔(1991),《澄清波普》
2.马克·布劳格(1994),《为什么我不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一个不悔改的波普主义者的自白》
3.Lawrence A. Boland(1994),《没有科学方法的科学思维:波普尔的两种观点》
4.Roger E. Backhouse(2004),《科学研究计划的方法论》
第二部分:修辞学、语篇与语言
5.Vivienne Brown(1993),《去神化话语:文本分析与经济思想史》
6.Donald N. McCloskey(1994),“如何做修辞分析,为什么”
7.乌斯卡利Mäki(1995),《诊断麦克洛斯基》
8.Maurice Lagueux(1999),“隐喻影响经济理论吗?””
第三部分现实主义
9.丹尼尔·m·豪斯曼(1998),《经济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10.Uskali Mäki(1998),《关于经济学的现实主义方面》
11.Jochen Runde(1998),《评估因果经济学解释》
12.托尼·劳森(1999),“现实主义与它有什么关系?””
第四部分:建构主义与SSK
13.D. Wade Hands(1994),《再稳定动力学:瓦尔拉斯稳定理论历史中的建构与约束》
14.Francesco Guala(2001),《构建经济机器:FCC拍卖》
15.Matthias Klaes(2001),《Begriffsgeschichte:在概念史的Scylla和经济学制度史的Charybdis之间》
16.A.W.鲍勃·科茨(2003),《经济学社会学、科学知识和经济思想史》
第五部分经济学的科学性
17.Partha Dasgupta和Paul A. David(1994),《走向科学的新经济学》
18.James R. Wible(1995),《科学、企业和市场的经济组织》
19.Esther-Mirjam Sent(1999),《科学经济学:调查与建议》
第六部分对称与反身性
20.史蒂夫·伍尔加(1992),《关于实证主义的一些评论:对柯林斯和耶利的回答》
21.埃斯特-米里亚姆·森特(1998),《萨金特与对称的不可承受之轻》
22.Uskali Mäki(1999),“作为自由市场的科学:经济学的经济学中的反身性检验”
23.John B. Davis和Matthias Klaes(2003),《反身性:诅咒还是治愈?》”
名称索引
卷二世
致谢
编辑对这三卷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
第一部分:女性主义经济学方法论
1.Julie A. Nelson(1992),“性别、隐喻和经济学的定义”
2.戴安娜·斯特拉斯曼(1993),《经济学的故事和说书人的力量》
3.桑德拉·哈丁(1995),《女权主义思想能使经济学更客观吗?》”
4.托尼·劳森(2003),《本体论与女性主义理论化》
5.伊迪丝·柯伊伯(2004),《批判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经济学:他们相处得如何?》”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6.William S. Milberg和Bruce A. Pietrykowski(1994),“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和修辞学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性”
7.Jack Amariglio和David F. Ruccio(1994),《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经济思想批判》
8.Geert Reuten(2000),《系统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联系》
9.阿尔乔·克莱默(2001),《晚期现代主义与经济学特征的丧失》
10.S. Charusheela(2004),《后殖民思想、后现代主义与经济学:本体论与伦理学问题》
第三部分:方法论多元化与开放体系
11.希拉·c·道(1990),《超越二元论》
12.Warren J. Samuels(1997),《方法论多元主义的案例》
13.Brian J. Loasby(2003),《封闭模型和开放系统》
第四部分合理性
14.Stephen Morris(1995),《经济理论中的共同先验假设》
15.Daniel M. Hausman(2000),《显性偏好、信念与博弈论》
16.Robin P. Cubitt, Chris Starmer和Robert Sugden(2001),“发现偏好和违反预期效用理论的实验证据”
17.肖恩·哈格里夫斯·希普(2001),“表达理性:自我价值是另一种偏好吗?””
第五部分:代理人与心灵哲学
18.John B. Davis(1995),《个人同一性与标准经济理论》
19.菲利普·福克纳(2002),《行为金融学中的人类代理人:Searlean视角》
20.Jack J. Vromen(2003),“认知科学与进化理论相遇:进化心理学对经济学理论化有什么影响?””
第六部分演变
21.杰弗里·m·霍奇森(2002),《经济学中的达尔文主义:从类比到本体论》
22.乌尔里希·威特(2004),《论经济学中“进化”的正确解释及其对生产理论的影响》
23.杰克·弗罗曼(2004),《推测修正的经济本体论:进化经济学雄心勃勃的研究议程大纲》
名称索引
第三卷
致谢
编辑对这三卷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
第一部分模型和假设
1.乌斯卡利Mäki(1992),《论经济学中的孤立方法》
2.南希·卡特赖特(1995),《其他条件不变的法律和社会经济机器》
3.马塞尔·鲍曼斯(1999),《内在正当性》
4.Robert Sugden(2000),《可信的世界:理论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5.玛丽·s·摩根(2001),《模型、故事和经济世界》
第二部分计量经济学
6.Philip Mirowski(1995),《三种思考计量经济学检验的方法》
7.Deirdre N. McCloskey和Stephen T. Ziliak(1996),《回归的标准误差》
8.Kevin D. Hoover和Stephen J. Perez(2000),“对数据挖掘的三种态度”
9.凯文·胡佛(2002),《计量经济学与现实》
第三部分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0.Alan P. Kirman(1992),“代表个人代表谁或什么?””
11.凯文·胡佛(2001),《宏观经济学是真实的吗?》”
12.亚历克斯·罗森伯格(1995),《微观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13.Roger Backhouse和Andrea Salanti(1999),《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
第四部分规范性主题
14.Amartya Sen(1993),《能力与幸福》
15.Amartya Sen(1995),《理性与社会选择》
16.菲利普·方丹(1997),《认同与经济行为:历史视角下的同情与共情》
17.菲利普·蒙金(2001),《社会伦理的公正观察者定理》
第五部分经济学中的形式主义
18.E. Roy Weintraub(1998),《争议:公理化Mißverständnis》
19.Roger E. Backhouse(1998),“如果数学是非正式的,那么也许我们应该接受经济学也必须是非正式的”
20.D. Wade Hands(2003),《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方法论给形式主义革命许可了吗?》”
第六部分:历史的方法论:耶文人的案例
21.哈罗·马斯(2001),《一种工具可以造就一门科学:杰文斯的经济学平衡行为》
22.朱利安·赖斯(2001),《自然经济数量及其测量》
第七部分,经济方法论的现状
23.E. Roy Weintraub(1989),“方法不重要,但思想史可能重要”
24.Uskali Mäki(1994),“方法论可能很重要,但Weintraub的元方法论不应该”
25.D. Wade Hands(2001),《经济方法论已死——经济方法论万岁:关于新经济方法论的十三篇论文》
名称索引
体积我
致谢
约翰·戴维斯简介
第一部分,胡椒和lakatos
1.布鲁斯·j·考德威尔(1991),《澄清波普》
2.马克·布劳格(1994),《为什么我不是一个构成主义者:一个不悔改的波普主义者的自白》
3.Lawrence A. Boland(1994),《没有科学方法的科学思维:波普尔的两种观点》
4.Roger E. Backhouse(2004),《科学研究计划的方法论》
第二部分:修辞学、语篇与语言
5.Vivienne Brown(1993),《去神化话语:文本分析与经济思想史》
6.Donald N. McCloskey(1994),“如何做修辞分析,为什么”
7.乌斯卡利Mäki(1995),《诊断麦克洛斯基》
8.Maurice Lagueux(1999),“隐喻影响经济理论吗?””
第三部分现实主义
9.丹尼尔·m·豪斯曼(1998),《经济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
10.Uskali Mäki(1998),《关于经济学的现实主义方面》
11.Jochen Runde(1998),《评估因果经济学解释》
12.托尼·劳森(1999),“现实主义与它有什么关系?””
第四部分:建构主义与SSK
13.D. Wade Hands(1994),《再稳定动力学:瓦尔拉斯稳定理论历史中的建构与约束》
14.Francesco Guala(2001),《构建经济机器:FCC拍卖》
15.Matthias Klaes(2001),《Begriffsgeschichte:在概念史的Scylla和经济学制度史的Charybdis之间》
16.A.W.鲍勃·科茨(2003),《经济学社会学、科学知识和经济思想史》
第五部分经济学的科学性
17.Partha Dasgupta和Paul A. David(1994),《走向科学的新经济学》
18.James R. Wible(1995),《科学、企业和市场的经济组织》
19.Esther-Mirjam Sent(1999),《科学经济学:调查与建议》
第六部分对称与反身性
20.史蒂夫·伍尔加(1992),《关于实证主义的一些评论:对柯林斯和耶利的回答》
21.埃斯特-米里亚姆·森特(1998),《萨金特与对称的不可承受之轻》
22.Uskali Mäki(1999),“作为自由市场的科学:经济学的经济学中的反身性检验”
23.John B. Davis和Matthias Klaes(2003),《反身性:诅咒还是治愈?》”
名称索引
卷二世
致谢
编辑对这三卷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
第一部分:女性主义经济学方法论
1.Julie A. Nelson(1992),“性别、隐喻和经济学的定义”
2.戴安娜·斯特拉斯曼(1993),《经济学的故事和说书人的力量》
3.桑德拉·哈丁(1995),《女权主义思想能使经济学更客观吗?》”
4.托尼·劳森(2003),《本体论与女性主义理论化》
5.伊迪丝·柯伊伯(2004),《批判现实主义和女性主义经济学:他们相处得如何?》”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6.William S. Milberg和Bruce A. Pietrykowski(1994),“客观主义、相对主义和修辞学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性”
7.Jack Amariglio和David F. Ruccio(1994),《后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现代经济思想批判》
8.Geert Reuten(2000),《系统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相互联系》
9.阿尔乔·克莱默(2001),《晚期现代主义与经济学特征的丧失》
10.S. Charusheela(2004),《后殖民思想、后现代主义与经济学:本体论与伦理学问题》
第三部分:方法论多元化与开放体系
11.希拉·c·道(1990),《超越二元论》
12.Warren J. Samuels(1997),《方法论多元主义的案例》
13.Brian J. Loasby(2003),《封闭模型和开放系统》
第四部分合理性
14.Stephen Morris(1995),《经济理论中的共同先验假设》
15.Daniel M. Hausman(2000),《显性偏好、信念与博弈论》
16.Robin P. Cubitt, Chris Starmer和Robert Sugden(2001),“发现偏好和违反预期效用理论的实验证据”
17.肖恩·哈格里夫斯·希普(2001),“表达理性:自我价值是另一种偏好吗?””
第五部分:代理人与心灵哲学
18.John B. Davis(1995),《个人同一性与标准经济理论》
19.菲利普·福克纳(2002),《行为金融学中的人类代理人:Searlean视角》
20.Jack J. Vromen(2003),“认知科学与进化理论相遇:进化心理学对经济学理论化有什么影响?””
第六部分演变
21.杰弗里·m·霍奇森(2002),《经济学中的达尔文主义:从类比到本体论》
22.乌尔里希·威特(2004),《论经济学中“进化”的正确解释及其对生产理论的影响》
23.杰克·弗罗曼(2004),《推测修正的经济本体论:进化经济学雄心勃勃的研究议程大纲》
名称索引
第三卷
致谢
编辑对这三卷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
第一部分模型和假设
1.乌斯卡利Mäki(1992),《论经济学中的孤立方法》
2.南希·卡特赖特(1995),《其他条件不变的法律和社会经济机器》
3.马塞尔·鲍曼斯(1999),《内在正当性》
4.Robert Sugden(2000),《可信的世界:理论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地位》
5.玛丽·s·摩根(2001),《模型、故事和经济世界》
第二部分计量经济学
6.Philip Mirowski(1995),《三种思考计量经济学检验的方法》
7.Deirdre N. McCloskey和Stephen T. Ziliak(1996),《回归的标准误差》
8.Kevin D. Hoover和Stephen J. Perez(2000),“对数据挖掘的三种态度”
9.凯文·胡佛(2002),《计量经济学与现实》
第三部分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0.Alan P. Kirman(1992),“代表个人代表谁或什么?””
11.凯文·胡佛(2001),《宏观经济学是真实的吗?》”
12.亚历克斯·罗森伯格(1995),《微观经济学的形而上学》
13.Roger Backhouse和Andrea Salanti(1999),《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
第四部分规范性主题
14.Amartya Sen(1993),《能力与幸福》
15.Amartya Sen(1995),《理性与社会选择》
16.菲利普·方丹(1997),《认同与经济行为:历史视角下的同情与共情》
17.菲利普·蒙金(2001),《社会伦理的公正观察者定理》
第五部分经济学中的形式主义
18.E. Roy Weintraub(1998),《争议:公理化Mißverständnis》
19.Roger E. Backhouse(1998),“如果数学是非正式的,那么也许我们应该接受经济学也必须是非正式的”
20.D. Wade Hands(2003),《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方法论给形式主义革命许可了吗?》”
第六部分:历史的方法论:耶文人的案例
21.哈罗·马斯(2001),《一种工具可以造就一门科学:杰文斯的经济学平衡行为》
22.朱利安·赖斯(2001),《自然经济数量及其测量》
第七部分,经济方法论的现状
23.E. Roy Weintraub(1989),“方法不重要,但思想史可能重要”
24.Uskali Mäki(1994),“方法论可能很重要,但Weintraub的元方法论不应该”
25.D. Wade Hands(2001),《经济方法论已死——经济方法论万岁:关于新经济方法论的十三篇论文》
名称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