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
货币经济学基础
《货币经济学基础》是一本关于货币经济学(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的重要文章的权威合集。大卫•莱德勒(David Laidler)本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挑选了一些对理解货币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文章。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货币经济学基础》是一本关于货币经济学(经济学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之一)的重要文章的权威合集。大卫•莱德勒(David Laidler)本人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挑选了一些对理解货币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至关重要的文章。
这本重要的三卷文集包括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经典论文,但重点是那些写于过去半个世纪的论文。特别重视那些明确关注货币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作品。
主题包括金钱的起源;预付现金;代际重叠和法律限制;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货币、价格和产出;一般均衡与非均衡中的货币;货币和清算市场;信贷市场效应;周期的货币解释; money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money and growth;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price level;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monetary policy; central banking; free banking and the new monetary economics.
这本重要的三卷文集包括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经典论文,但重点是那些写于过去半个世纪的论文。特别重视那些明确关注货币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的作品。
主题包括金钱的起源;预付现金;代际重叠和法律限制;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货币、价格和产出;一般均衡与非均衡中的货币;货币和清算市场;信贷市场效应;周期的货币解释; money and the Great Depression; money and growth;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price level;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monetary policy; central banking; free banking and the new monetary economics.
的一致好评
“我强烈推荐这本三卷本的书,因为对于所有对政治经济、货币政策和货币思想史感兴趣的人来说,它将是一本权威的书,而且这些人也将受益于不必去搜索许多分散的文章,这些文章现在在每个图书馆都不容易找到。”
- Sergio Rossi, Kyklos
- Sergio Rossi, Kyklos
贡献者
81篇文章,从1888年到1996年
作者包括:R. Barro, R. cloer, I. Fisher, M. Friedman, P. Howitt, A. Leijonhufvud, R.E. Lucas Jr., A. Marshall, K. Menger, J. Tobin
作者包括:R. Barro, R. cloer, I. Fisher, M. Friedman, P. Howitt, A. Leijonhufvud, R.E. Lucas Jr., A. Marshall, K. Menger, J. Tobin
内容
内容:
•引言
体积我:
第一部分:货币的起源
1.卡尔·门格尔(1892),《论货币的起源》
2.卡尔·布鲁纳和艾伦·h·梅尔策(1971),《货币的使用:交换经济理论中的货币》
3.Joseph M. Ostroy(1973),《货币交换的信息效率》
4.罗伯特·琼斯(1976),《交换媒介的起源与发展》
5.Armen A. Alchian(1977),《为什么是钱?》”
6.清泷信宏和兰德尔·赖特(1989),《论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7.托尼·格拉维尔(1996),《旧的又是新的》
第二部分:预付现金
8.罗伯特·克洛(1967),《货币理论微观基础的再思考》
9.梅尔·科恩(1981),《为金融约束辩护》
第三部分:代际重叠与法律限制
10.Paul A. Samuelson(1958),“有或没有货币社会发明的利息的精确消费-贷款模型”
11.Bennett T. McCallum(1983),“代际重叠模型在货币经济学中的作用”
12.尼尔·华莱士(1988),《关于过度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
第四部分:货币需求理论
13.F.Y.埃奇沃斯先生,硕士(1888),“银行数学理论”
14.庇古(1917),《货币的价值》
15.S.P.钱伯斯(1934-1935),《资本波动与货币需求》
16.J.R.希克斯(1935),《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
17.J.C.吉尔伯特(1953),《货币需求:一个经济概念的发展》
18.米尔顿·弗里德曼(1956),《货币的数量理论——重述》
19.William J. Baumol(1952),“交易对现金的需求:一种库存理论方法”
20.J. Tobin(1958),“流动性偏好作为风险行为”
21.默顿·h·米勒和丹尼尔·奥尔(1966),《企业货币需求模型》
22.Maurice D. Weinrobe(197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简单模型》
23.mr Gray和J.M. Parkin(1973),“投资组合多样化是最优的预防行为”
24.Lars E.O. Svensson(1985),“现金先行经济中的货币和资产价格”
第五部分: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
25.A.J.布朗(1939),《利息、价格和闲置资金的需求表》
26.Allan H. Meltzer(1963),《货币需求:来自时间序列的证据》
27.埃德加·费奇(1967),《货币部门的预期与调整》
28.Michael D. Bordo和Lars Jonung(1990),“速度的长期行为:重新审视制度方法”
29.William A. Barnett, Douglas Fisher和Apostolos Serletis(1992),《消费者理论与货币需求》
名称索引
卷二:
第一部分:货币、价格和产出
1.克努特·维克塞尔(1907),《利率对价格的影响》
2.R.F.哈罗德(1937)。凯恩斯与传统理论”
3.J.R.希克斯(1937),《凯恩斯先生和“经典”:一个建议的解释》
4.佛朗哥·莫迪利亚尼(1944),“流动性偏好与利息与货币理论”
5.唐·帕廷金(1952),《价格弹性与充分就业》
第二部分:一般均衡与非均衡中的货币
6.G.C. Archibald和R.G. Lipsey(1958),《货币与价值理论:对兰格和帕廷金的批判》
7.詹姆斯·托宾(1969),《货币理论的一般均衡方法》
8.Robert J. Barro和Herschel I. Grossman(1971),“收入和就业的一般非均衡模型”
9.P.W. Howitt(1974),《稳定性与数量理论》
10.Axel Leijonhufvud(1973),《有效需求失效》
11.彼得·d·琼森(1976),《货币、价格和产出:一篇综合论文》
第三部分:货币和清算市场
12.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 1972),《期望与货币的中立性》
13.Timothy D. Lane(1990),“昂贵的投资组合调整与短期货币需求”
第四部分:信贷市场效应
14.Joseph E. Stiglitz和Andrew Weiss(1981),“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
15.本·s·伯南克和艾伦·s·布林德(1988),《信贷、货币和总需求》
第五部分:周期的货币解释
16.欧文·费雪(1923),《经济周期基本上是美元之舞》
17.D.H.罗伯逊(1928),《银行政策理论》
18.R.G. Hawtrey(1929),《贸易周期的货币理论》
19.弗里德里希·a·冯·哈耶克(1939),《价格预期、货币扰动和不当投资》
20.克拉克·沃伯顿(1952),《当代商业波动理论的错误重点》
21.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1963),《货币与商业周期》
22.小罗伯特·卢卡斯(1977),《理解商业周期》
23.利兰·b·耶格尔(1986),《货币非均衡的意义》
第六部分:货币与大萧条
24.欧文·费雪(1933),《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25.劳克林·柯里(1934),《货币政策未能阻止1929-32年的大萧条》
26.本·s·伯南克(1983),《金融危机在大萧条传播中的非货币效应》
名称索引
第三卷:
第一部分:资金与增长
1.詹姆斯·托宾(1965),《货币与经济增长》
2.米格尔·西劳斯基(1967),《货币经济中的理性选择与增长模式》
3.乔尔·弗里德(1973),《货币、交换与增长》
第二部分:金钱与福利
4.Martin J. Bailey(1956),“通货膨胀融资的福利成本”
5.Harry G. Johnson(1969),《货币理论中的内部货币、外部货币、收入、财富和福利》
6.A. Leijonhufvud(1977),《通货膨胀的成本和后果》
7.德怀特·杰菲和以法莲·克莱曼(1977),《不均衡通胀对福利的影响》
第三部分: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
8.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925),《对一般价格波动的补救》(1887)
9.欧文·费雪(1913),《生活成本上升的补救办法:使美元标准化》
10.亨利·c·西蒙斯(1936),《货币政策中的规则与权威》
11.米尔顿·弗里德曼(1968),《货币政策的作用》
第四部分: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
12.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1976),《理性预期与经济政策理论》
13.Edmund S. Phelps和John B. Taylor(1977),“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稳定力量”
14.Stanley Fischer(1977),《长期契约、理性预期与最优货币供给规则》
15.Peter Howitt(1981),《理性预期下的积极货币政策》
第五部分:中央银行
16.迈克尔·帕金和罗宾·巴德(1977),《中央银行法和货币政策:初步调查》
17.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1981),《一些令人不快的货币主义算术》
18.Robert J. Barro和David B. Gordon(1983),《自然利率模型下的积极货币政策理论》
19.Robert J. Barro(1986),“规则与自由裁量权理论的最新发展”
20.卡尔·e·沃尔什(1995),《中央银行家的最优契约》
21.Bennett T. McCallum(1995),《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个谬论》
22.斯坦利·费舍尔(1994),《现代中央银行》
第六部分:自由银行和新货币经济学
23.本杰明·克莱因(1974),《货币的竞争性供给》
24.Eugene F. Fama(1980),《金融理论中的银行》
25.凯文·胡佛(1988),《新货币经济学中的货币、价格和金融》
26.乔治·a·塞尔金和劳伦斯·h·怀特(1994),《看不见的手如何处理金钱?》”
名称索引
•引言
体积我:
第一部分:货币的起源
1.卡尔·门格尔(1892),《论货币的起源》
2.卡尔·布鲁纳和艾伦·h·梅尔策(1971),《货币的使用:交换经济理论中的货币》
3.Joseph M. Ostroy(1973),《货币交换的信息效率》
4.罗伯特·琼斯(1976),《交换媒介的起源与发展》
5.Armen A. Alchian(1977),《为什么是钱?》”
6.清泷信宏和兰德尔·赖特(1989),《论货币作为交换媒介》
7.托尼·格拉维尔(1996),《旧的又是新的》
第二部分:预付现金
8.罗伯特·克洛(1967),《货币理论微观基础的再思考》
9.梅尔·科恩(1981),《为金融约束辩护》
第三部分:代际重叠与法律限制
10.Paul A. Samuelson(1958),“有或没有货币社会发明的利息的精确消费-贷款模型”
11.Bennett T. McCallum(1983),“代际重叠模型在货币经济学中的作用”
12.尼尔·华莱士(1988),《关于过度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
第四部分:货币需求理论
13.F.Y.埃奇沃斯先生,硕士(1888),“银行数学理论”
14.庇古(1917),《货币的价值》
15.S.P.钱伯斯(1934-1935),《资本波动与货币需求》
16.J.R.希克斯(1935),《简化货币理论的建议》
17.J.C.吉尔伯特(1953),《货币需求:一个经济概念的发展》
18.米尔顿·弗里德曼(1956),《货币的数量理论——重述》
19.William J. Baumol(1952),“交易对现金的需求:一种库存理论方法”
20.J. Tobin(1958),“流动性偏好作为风险行为”
21.默顿·h·米勒和丹尼尔·奥尔(1966),《企业货币需求模型》
22.Maurice D. Weinrobe(1972),《预防性货币需求的简单模型》
23.mr Gray和J.M. Parkin(1973),“投资组合多样化是最优的预防行为”
24.Lars E.O. Svensson(1985),“现金先行经济中的货币和资产价格”
第五部分: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
25.A.J.布朗(1939),《利息、价格和闲置资金的需求表》
26.Allan H. Meltzer(1963),《货币需求:来自时间序列的证据》
27.埃德加·费奇(1967),《货币部门的预期与调整》
28.Michael D. Bordo和Lars Jonung(1990),“速度的长期行为:重新审视制度方法”
29.William A. Barnett, Douglas Fisher和Apostolos Serletis(1992),《消费者理论与货币需求》
名称索引
卷二:
第一部分:货币、价格和产出
1.克努特·维克塞尔(1907),《利率对价格的影响》
2.R.F.哈罗德(1937)。凯恩斯与传统理论”
3.J.R.希克斯(1937),《凯恩斯先生和“经典”:一个建议的解释》
4.佛朗哥·莫迪利亚尼(1944),“流动性偏好与利息与货币理论”
5.唐·帕廷金(1952),《价格弹性与充分就业》
第二部分:一般均衡与非均衡中的货币
6.G.C. Archibald和R.G. Lipsey(1958),《货币与价值理论:对兰格和帕廷金的批判》
7.詹姆斯·托宾(1969),《货币理论的一般均衡方法》
8.Robert J. Barro和Herschel I. Grossman(1971),“收入和就业的一般非均衡模型”
9.P.W. Howitt(1974),《稳定性与数量理论》
10.Axel Leijonhufvud(1973),《有效需求失效》
11.彼得·d·琼森(1976),《货币、价格和产出:一篇综合论文》
第三部分:货币和清算市场
12.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 Lucas, Jr., 1972),《期望与货币的中立性》
13.Timothy D. Lane(1990),“昂贵的投资组合调整与短期货币需求”
第四部分:信贷市场效应
14.Joseph E. Stiglitz和Andrew Weiss(1981),“不完全信息市场中的信贷配给”
15.本·s·伯南克和艾伦·s·布林德(1988),《信贷、货币和总需求》
第五部分:周期的货币解释
16.欧文·费雪(1923),《经济周期基本上是美元之舞》
17.D.H.罗伯逊(1928),《银行政策理论》
18.R.G. Hawtrey(1929),《贸易周期的货币理论》
19.弗里德里希·a·冯·哈耶克(1939),《价格预期、货币扰动和不当投资》
20.克拉克·沃伯顿(1952),《当代商业波动理论的错误重点》
21.米尔顿·弗里德曼和安娜·施瓦茨(1963),《货币与商业周期》
22.小罗伯特·卢卡斯(1977),《理解商业周期》
23.利兰·b·耶格尔(1986),《货币非均衡的意义》
第六部分:货币与大萧条
24.欧文·费雪(1933),《大萧条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
25.劳克林·柯里(1934),《货币政策未能阻止1929-32年的大萧条》
26.本·s·伯南克(1983),《金融危机在大萧条传播中的非货币效应》
名称索引
第三卷:
第一部分:资金与增长
1.詹姆斯·托宾(1965),《货币与经济增长》
2.米格尔·西劳斯基(1967),《货币经济中的理性选择与增长模式》
3.乔尔·弗里德(1973),《货币、交换与增长》
第二部分:金钱与福利
4.Martin J. Bailey(1956),“通货膨胀融资的福利成本”
5.Harry G. Johnson(1969),《货币理论中的内部货币、外部货币、收入、财富和福利》
6.A. Leijonhufvud(1977),《通货膨胀的成本和后果》
7.德怀特·杰菲和以法莲·克莱曼(1977),《不均衡通胀对福利的影响》
第三部分:货币政策与物价水平
8.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925),《对一般价格波动的补救》(1887)
9.欧文·费雪(1913),《生活成本上升的补救办法:使美元标准化》
10.亨利·c·西蒙斯(1936),《货币政策中的规则与权威》
11.米尔顿·弗里德曼(1968),《货币政策的作用》
第四部分:理性预期与货币政策
12.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1976),《理性预期与经济政策理论》
13.Edmund S. Phelps和John B. Taylor(1977),“理性预期下货币政策的稳定力量”
14.Stanley Fischer(1977),《长期契约、理性预期与最优货币供给规则》
15.Peter Howitt(1981),《理性预期下的积极货币政策》
第五部分:中央银行
16.迈克尔·帕金和罗宾·巴德(1977),《中央银行法和货币政策:初步调查》
17.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1981),《一些令人不快的货币主义算术》
18.Robert J. Barro和David B. Gordon(1983),《自然利率模型下的积极货币政策理论》
19.Robert J. Barro(1986),“规则与自由裁量权理论的最新发展”
20.卡尔·e·沃尔什(1995),《中央银行家的最优契约》
21.Bennett T. McCallum(1995),《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两个谬论》
22.斯坦利·费舍尔(1994),《现代中央银行》
第六部分:自由银行和新货币经济学
23.本杰明·克莱因(1974),《货币的竞争性供给》
24.Eugene F. Fama(1980),《金融理论中的银行》
25.凯文·胡佛(1988),《新货币经济学中的货币、价格和金融》
26.乔治·a·塞尔金和劳伦斯·h·怀特(1994),《看不见的手如何处理金钱?》”
名称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