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
约瑟夫·熊彼特的遗产
这本权威的合集概述了熊彼特思想的广泛意义。第一部分考察了同时代人对熊彼特思想的接受程度。第二部分考察了他的科学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影响。第三部分是熊彼特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影响。虽然对工业经济学的贡献以新古典主义的方式呈现,但对创新经济学和进化模型的研究揭示了熊彼特遗产的进一步分支。第四部分强调了熊彼特思想对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性,最后部分展示了熊彼特思想在公共财政、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影响。
更多的信息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这本权威的合集概述了熊彼特思想的广泛意义。第一部分考察了同时代人对熊彼特思想的接受程度。第二部分考察了他的科学思想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影响。第三部分是熊彼特思想在20世纪80年代的新影响。当工业经济学的贡献以新古典主义的方式呈现时,创新经济学和进化模型的研究揭示了熊彼特遗产的进一步分支。第四部分强调了熊彼特思想对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性,最后部分展示了熊彼特思想在公共财政、社会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领域的影响。
贡献者
42条,1943年至1996年
贡献者包括:K.宾莫尔,P.达斯古普塔,G.多西,E.曼斯菲尔德,R.R.纳尔逊,M.帕尔曼,P.M.罗默,舍勒,斯蒂格利茨,温特
贡献者包括:K.宾莫尔,P.达斯古普塔,G.多西,E.曼斯菲尔德,R.R.纳尔逊,M.帕尔曼,P.M.罗默,舍勒,斯蒂格利茨,温特
内容
内容:
确认
介绍霍斯特Hanusch
第一部分:当代熊彼特的接受
1.弗里茨·麦克卢普(Fritz Machlup, 1943),《两位自由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及其未来的评估》
2.J. Tinbergen(1951),《熊彼特与经济学定量研究》
3.艾伯特·佩森·亚瑟(1955),《技术变革和资本形成》
第二部分:熊彼特早期的科学影响
4.亨尼普曼(1954),《垄断:经济进步的障碍还是刺激?》”
5.埃德温·曼斯菲尔德(1963),《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创新》
6.F.M. Scherer(1965),《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机会和专利创新的产出》
7.阿尔马林·菲利普斯(1966),《专利、潜在竞争和技术进步》
8.雅各布·施莫克勒(1962),《发明活动的经济来源》
9.Nathan Rosenberg(1969),《技术变革的方向:诱导机制和聚焦装置》
第三部分:熊彼特的文艺复兴
新产业经济学
10.Partha Dasgupta和Joseph Stiglitz(1980),《产业结构和创新活动的本质》
11.迈克尔·斯宾塞(1984),《降低成本、竞争和行业绩效》
12.埃德温·曼斯菲尔德、马克·施瓦茨和塞缪尔·瓦格纳(1981),《模仿成本与专利:实证研究》
13.Alvin K. Klevorick, Richard C. Levin, Richard R. Nelson和Sidney G. Winter(1995),《技术机会行业间差异的来源和意义》
14.Keith Pavitt(1984),“技术变革的部门模式:走向分类和理论”
B新创新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
非均质性
15.Herbert A. Simon(1984),《论经济动力学的行为和理性基础》
16.大卫·a·莱恩(David A. Lane, 1993),《人工世界与经济学》(上、下)
17.W. Brian Arthur(1993),《论设计行为像人类的经济主体》
选择
18.理查德·r·纳尔逊和西德尼·g·温特(1978),《熊彼特竞争下集中的力量产生和限制》
19.Gerald Silverberg, Giovanni Dosi和Luigi Orsenigo(1988),《创新、多样性和扩散:一个自组织模型》
20.J.S.梅特卡夫(1994),《竞争、费雪原理与选择过程中的收益递增》
结构
21.乔瓦尼·多西(1982),“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技术变化的决定因素和方向的建议解释”
22.B. Carlsson和R. Stankiewicz(1991),《论技术系统的性质、功能和组成》
新方法
23.Steven N. Durlauf(1993),《非遍历经济增长》
24.肯·宾莫尔和拉里·萨缪尔森(1994),《经济学家对规范演变的观点》
25.艾伦·p·柯曼(1992),《多样性:技术的共存》
名称索引
卷二世
确认
编辑对这两卷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
第四部分:熊彼特思想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A成长与周期
1.保罗·m·罗默(1990),《内生技术变革》
2.Philippe Aghion和Peter Howitt(1992),《通过创造性破坏的增长模式》
3.Leonard K. Cheng和Elias Dinopoulos(1992),《熊彼特增长与国际商业周期》
B长波浪
4.理查德·m·古德温(1990),《瓦尔拉斯和熊彼特:重申的愿景》
5.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和卡洛塔·佩雷斯(1988),《调整、商业周期和投资行为的结构性危机》
C的钱
6.理查德·阿雷纳和Agnès Festré(1996),《熊彼特的银行、信贷和金融体系:一种解读》
D政策
7.W.F. Stolper(1991),《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熊彼特视角》
第五部分:熊彼特在其他领域的遗产
一个企业家
8.爱德华·a·卡林(Edward A. Carlin, 1956),《熊彼特的建构型——企业家》
9.Brian J. Loasby(1984),《企业家与组织》
10.理查德·r·纳尔逊(1984),《创业激励和支持机构》
B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
11.福特·m·安蒂奇和苏珊·安蒂奇(1985),《财政社会学探索:伊本·赫勒敦、香彼得和公共选择》
12.R.A.马斯格雷夫(1992),“熊彼特的税收国家危机:一篇财政社会学论文”
13.威廉·米切尔(William C. Mitchell, 1984),《熊彼特与公共选择》(上、二)
C方法论,社会学和历史学
14.盐野祐一(1990),《熊彼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工具主义》
15.理查德·斯维德伯格(1989),《约瑟夫·熊彼特与经济社会学的传统》
16.汉斯·e·詹森(Hans E. Jensen, 1987),《对熊彼特经济学史理论的新解读?》”
17.马克·帕尔曼(Mark Perlman, 1996),《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40年后》
名称索引
确认
介绍霍斯特Hanusch
第一部分:当代熊彼特的接受
1.弗里茨·麦克卢普(Fritz Machlup, 1943),《两位自由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及其未来的评估》
2.J. Tinbergen(1951),《熊彼特与经济学定量研究》
3.艾伯特·佩森·亚瑟(1955),《技术变革和资本形成》
第二部分:熊彼特早期的科学影响
4.亨尼普曼(1954),《垄断:经济进步的障碍还是刺激?》”
5.埃德温·曼斯菲尔德(1963),《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和创新》
6.F.M. Scherer(1965),《企业规模、市场结构、机会和专利创新的产出》
7.阿尔马林·菲利普斯(1966),《专利、潜在竞争和技术进步》
8.雅各布·施莫克勒(1962),《发明活动的经济来源》
9.Nathan Rosenberg(1969),《技术变革的方向:诱导机制和聚焦装置》
第三部分:熊彼特的文艺复兴
新产业经济学
10.Partha Dasgupta和Joseph Stiglitz(1980),《产业结构和创新活动的本质》
11.迈克尔·斯宾塞(1984),《降低成本、竞争和行业绩效》
12.埃德温·曼斯菲尔德、马克·施瓦茨和塞缪尔·瓦格纳(1981),《模仿成本与专利:实证研究》
13.Alvin K. Klevorick, Richard C. Levin, Richard R. Nelson和Sidney G. Winter(1995),《技术机会行业间差异的来源和意义》
14.Keith Pavitt(1984),“技术变革的部门模式:走向分类和理论”
B新创新经济学和进化经济学
非均质性
15.Herbert A. Simon(1984),《论经济动力学的行为和理性基础》
16.大卫·a·莱恩(David A. Lane, 1993),《人工世界与经济学》(上、下)
17.W. Brian Arthur(1993),《论设计行为像人类的经济主体》
选择
18.理查德·r·纳尔逊和西德尼·g·温特(1978),《熊彼特竞争下集中的力量产生和限制》
19.Gerald Silverberg, Giovanni Dosi和Luigi Orsenigo(1988),《创新、多样性和扩散:一个自组织模型》
20.J.S.梅特卡夫(1994),《竞争、费雪原理与选择过程中的收益递增》
结构
21.乔瓦尼·多西(1982),“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技术变化的决定因素和方向的建议解释”
22.B. Carlsson和R. Stankiewicz(1991),《论技术系统的性质、功能和组成》
新方法
23.Steven N. Durlauf(1993),《非遍历经济增长》
24.肯·宾莫尔和拉里·萨缪尔森(1994),《经济学家对规范演变的观点》
25.艾伦·p·柯曼(1992),《多样性:技术的共存》
名称索引
卷二世
确认
编辑对这两卷的介绍出现在第一卷
第四部分:熊彼特思想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
A成长与周期
1.保罗·m·罗默(1990),《内生技术变革》
2.Philippe Aghion和Peter Howitt(1992),《通过创造性破坏的增长模式》
3.Leonard K. Cheng和Elias Dinopoulos(1992),《熊彼特增长与国际商业周期》
B长波浪
4.理查德·m·古德温(1990),《瓦尔拉斯和熊彼特:重申的愿景》
5.克里斯托弗·弗里曼和卡洛塔·佩雷斯(1988),《调整、商业周期和投资行为的结构性危机》
C的钱
6.理查德·阿雷纳和Agnès Festré(1996),《熊彼特的银行、信贷和金融体系:一种解读》
D政策
7.W.F. Stolper(1991),《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熊彼特视角》
第五部分:熊彼特在其他领域的遗产
一个企业家
8.爱德华·a·卡林(Edward A. Carlin, 1956),《熊彼特的建构型——企业家》
9.Brian J. Loasby(1984),《企业家与组织》
10.理查德·r·纳尔逊(1984),《创业激励和支持机构》
B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
11.福特·m·安蒂奇和苏珊·安蒂奇(1985),《财政社会学探索:伊本·赫勒敦、香彼得和公共选择》
12.R.A.马斯格雷夫(1992),“熊彼特的税收国家危机:一篇财政社会学论文”
13.威廉·米切尔(William C. Mitchell, 1984),《熊彼特与公共选择》(上、二)
C方法论,社会学和历史学
14.盐野祐一(1990),《熊彼特经济学方法论中的工具主义》
15.理查德·斯维德伯格(1989),《约瑟夫·熊彼特与经济社会学的传统》
16.汉斯·e·詹森(Hans E. Jensen, 1987),《对熊彼特经济学史理论的新解读?》”
17.马克·帕尔曼(Mark Perlman, 1996),《熊彼特的经济分析史:40年后》
名称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