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劳资关系

精装

中国的劳资关系

9781840645781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比尔·泰勒,香港城市大学公共与社会行政学系副教授,张凯,中国北京人民大学劳动与人力资源管理学院教授,李琦,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
出版时间:2004年1月 国际标准图书编号:978 1 84064 578 程度:288页
这本具有启发性的书第一次系统地介绍和探索了中国新兴的劳资关系体系,并借鉴了作者广泛的研究和对正在发生的发展的直接参与。作者认为,在劳资关系的持续发展中,既有统一的因素,也有分裂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国家继续在其中保持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随着公开冲突的增加,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分歧可能会不断升级,但本书揭示的情况远比假设解决方案是采用西方式的劳资关系体系要复杂和矛盾得多。他们的结论是,劳资关系制度和程序仍在政治背景下运作,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版权及权限

推荐给图书管理员

你的细节

隐私政策

图书管理员详细信息

下载传单

打印页面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这本具有启发性的书第一次系统地介绍和探索了中国新兴的劳资关系体系,并借鉴了作者广泛的研究和对正在发生的发展的直接参与。作者认为,在劳资关系的持续发展中,既有统一的因素,也有分裂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国家继续在其中保持着重大而直接的影响。随着公开冲突的增加,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分歧可能会不断升级,但本书揭示的情况远比假设解决方案是采用西方式的劳资关系体系要复杂和矛盾得多。他们的结论是,劳资关系制度和程序仍在政治背景下运作,并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指导。

《中国工业关系》采用了最新的材料,将确保这本书对工业关系和中国学者的吸引力。它还将吸引更广泛的亚洲劳动力和发展研究学者。
的一致好评
作者采用了一种全面的方法来分析中国的劳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涵盖了劳资关系的历史、劳资关系中的参与者以及中国的劳资关系进程。这本书还提供了关于这些主题的详细和系统的信息。因此,对于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和劳资关系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商界人士和律师来说,这本书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
——Shoichi Ito, Journal of Asian Business

’……这本书对研究中国劳工问题和劳资关系的人,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和转型期社会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都很有价值。
——朱宇超,《中国日报

“这本书令人钦佩的知识严谨,没有一个作者的假设是未经承认或未经检验的……书的最后一章对中国可能的未来进行了广泛讨论,值得中国学者以及劳资关系、管理或发展领域的专家尽可能广泛地阅读。
——Jackie Sheehan,英国劳资关系杂志

这三位作者撰写了迄今为止有关中国劳资关系的最好、最全面的书籍……书中关于中国劳动法和中国劳资关系制度框架的丰富证据和分析足以让人购买和阅读这本书。”
——安妮塔·陈,《劳资关系杂志
内容
内容:1。引言第一部分:制度安排政府的角色3。企业与管理者工人5。工会第二部分:劳资关系进程参与7。劳动冲突与解决集体合同参考文献索引
个人电子书
978 1 78100 832
从40.00美元
点击这里查看选项
电子书的选项

可供个人从这些网站购买

或推荐贵机构在埃尔加收购在线
  • 购买作为电子书主题收集的一部分-灵活的选项可用
  • 允许下载及列印
  • 对并发用户访问没有限制,非常适合课程使用
我的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