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和国际银行业务

精装

跨国和国际银行业务

9781852785222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社
由美国哈佛商学院伊西多尔•施特劳斯商业史教授杰弗里•琼斯编辑
出版时间:1991 国际标准图书编号:2 .答案:b 程度:640页
这个重要的标题着重于跨国银行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为什么银行要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这些银行是做什么的?他们表现如何?国际银行业对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跨国银行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为什么银行业务集中在纽约、东京和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本精选的文章涵盖了广泛的国家经验,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该卷汇集了一系列学科的文献,包括银行、经济学和商业史,综合收集了关于跨国银行发展的最佳文章。

版权及权限

推荐给图书管理员

你的细节

隐私政策

图书管理员详细信息

下载传单

打印页面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这本重要的书着重于跨国银行的起源、增长和影响。为什么银行要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这些银行是做什么的?他们表现如何?国际银行业对发展的影响是什么?跨国银行是如何随着时间变化的?为什么银行业务集中在纽约、东京和伦敦等国际金融中心?本精选的文章涵盖了广泛的国家经验,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该卷汇集了一系列学科的文献,包括银行、经济学和商业史,综合收集了关于跨国银行发展的最佳文章。
的一致好评
“每个好的图书馆都应该有一本。”
——Andy Mullineux,《经济杂志

在这本装帧精美的书中,杰弗里·琼斯精心挑选的文章令人钦佩地达到了该系列的总体目标. . . .介绍提供了一个权威的指南,主题和一个宝贵的观点,从中欣赏各种贡献. . . .琼斯对材料的选择充分实现了他的意图,即提供一个方便的关于这一主题的重要文章宝库。”
——迈克尔·柯林斯,《商业史
贡献者
30篇文章,从1934年到1990年
投稿人:R.Z. Aliber, A. Baster, E. Bussière, P.L. Cottrell, H.C. Reed, J.W. Dean, I.H. Giddy, L. Goldberg, H.G. Grubel, J.M. Gray, S. Jones, C.P. Kindleberger, M. Pohl, A.E. Tschoegl
内容
内容
介绍
第一部分概念
1.赫伯特·g·格鲁贝尔(1977),《跨国银行理论》。
2.Jean.M。格雷和H.彼得·格雷(1981),《跨国银行:金融跨国公司?》”
3.Robert Z. Aliber(1984),《国际银行业:调查》。
4.Adrian E. Tschoegl(1987),“国际零售银行作为一种策略:评估。”
5.英格洛·沃尔特和H.彼得·格雷(1983),《保护主义与国际银行业》。
6.Manijeh Sabi(1987),“外国直接投资理论在最不发达国家跨国银行的应用”。
第二部分。跨国银行的发展
7.Charles P. Kindleberger(1983),《国际银行作为国际商业的领导者或追随者:一个历史的视角》。
8.阿尔伯特·巴斯特(1934),《英国银行业在近东扩张的起源》。
9.P.L.科特雷尔(1969),《伦敦金融家和奥地利1863-1875:盎格鲁-奥地利银行》。
10.尼尔·c·奎格利(1989),《加勒比地区的新斯科舍银行》。
11.Thomas F. Huertas(1990),《美国跨国银行:历史与展望》。
12.Adrian E. Tschoegl(1982),“外国银行进入日本和加利福尼亚。”
13.劳伦斯·g·戈德堡和安东尼·桑德斯(1980),《美国银行海外扩张的原因:以英国为例》。
14.James W. Dean和Ian H. Giddy(1981),《陌生人和邻居:北美的跨境银行业务》。
第三部分。跨国银行的战略与绩效。
15.查尔斯·琼斯(1983),《从英国到阿根廷的银行技术的转移,1862-1914》。
16.Manfred Pohl(1988),“德意志银行伦敦办事处成立100年”。
17.D. T. Merrett(1990),《失乐园?》澳大利亚的英国银行。”
18.杰弗里·琼斯(1982),《里维拉上的伦巴第街:英国清算银行和欧洲1900-1939》。
19.斯图尔特·琼斯(1988),“南非帝国银行的最高点:标准银行和巴克莱银行,1919-1939。”
第四部分,跨国银行的影响
20.罗伯特·维卡特·特瑞尔与让-雅克·范·赫尔滕(1986),《罗斯柴尔德家族、勘探公司和矿业金融》。
21.埃里克Bussière(1983),“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巴尔干地区的巴黎联合银行的利益。”
22.罗德尼·威尔逊(1987),《阿拉伯海湾的金融发展:东岸的经验》。
23.杰弗里·琼斯(1987),《伊朗帝国银行和伊朗经济发展,1890-1952》。
24.饶永昌(1983),“香港战后早期工业化的融资:香港上海银行公司的角色”。
25.p.w.丹尼尔斯(1986),“外国银行和都市发展:伦敦和纽约的比较。”
26.Jayshree Sengupta(1988),“银行国际化和发展中国家外资银行和国内银行之间的关系”。
五、国际银行业务及位置。
27.Edwin J. Perkins(1974),“管理美元-英镑交易账户:19世纪50年代的Brown, Shipley和Co.。”
28.H.W.阿恩特(1988),“金融服务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29.霍华德·柯蒂斯·里德(1983),《评价企业投资政策:外国直接投资的金融中心理论》。
30.Sang-Rim Choi, Adrian E. Tschoegl和Chow-Ming Yu(1986),《银行与世界主要金融中心,1970-1980》。
我的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