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
法律改革的演变:一种不确定的道路
这本合集收录了从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和西方作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改革的文章。第一部分是对法律改革历史的不同看法。单独的部分专门介绍核心机构:宪法、立法、行政法、法院、刑事程序、法律职业、法外纠纷解决和公民请愿。除了原创的介绍,这本书不仅会让对中国法律有特殊兴趣的读者感兴趣,也会让任何对中国治理感兴趣的人感兴趣。
更多的信息
批评赞誉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这本合集收录了从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和西方作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改革的文章。第一部分是对法律改革历史的不同看法。单独的部分专门介绍核心机构:宪法、立法、行政法、法院、刑事程序、法律职业、法外纠纷解决和公民请愿。除了原创的介绍,这本书不仅会让对中国法律有特殊兴趣的读者感兴趣,也会让任何对中国治理感兴趣的人感兴趣。
批评赞誉
斯坦利卢伯曼为学者和一名从业者绘制了他的经验,为那些对理解现代法律的人提供了两个非凡的资源。除了在中国的法律制度上有两次领先专家的收集智慧,涵盖几乎所有重要的主题,都有卢博曼的洞察力介绍,将这个选集的作品放在上下文中。这一收集 - 根据近五十年的中国法律秩序的卓越观察员的知识,从宪法,程序和行政到民间和刑法中的作品,包括尖锐和综合调查 - 特别有价值。
- 詹姆斯·菲尼曼,詹姆斯·莫蒂塔队法律研究教授,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美国
半个世纪以来,斯坦利•吕布曼(Stanley Lubman)一直是中国社会极其敏锐的观察者。《中国法律改革的演进:一条不确定的道路》是他对该领域的最新贡献。在这本书中,他不仅提供了自己对中国法律发展的精深概述,还收集了国内外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评论家对中国法律和法律制度的看法。无论法律改革道路上可能存在何种不确定性,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本书将成为各个学科的学者以及法律、商业和公共政策从业者的宝贵资源。
- William P. Alford,Henry L. Stimson法学教授,哈佛法学院,美国
'Lubman巧妙地选择涉及这个不确定性问题的文章,并向读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改善中国法律改革的确定性。因此,这种编辑的书对中国法律改革演变的系统审查进行了重要贡献。卢博曼已经精心组织了这些文章,似乎分散在与中国法律有关的各种主题中,进入有机整体。..本书的初步审查表明,它是卢博曼能力编辑下最彻底的学术作品之一,由中国法律领域的30多个领导学者组成的优秀文章。..它将成为一个标准参考工作和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这本优秀的书籍无疑将激励学者和从业者认真探索新的和创新的选择,这可能导致在最近改变领导地位后的中国法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功解决。
-赵云,《亚洲犯罪学杂志》
- 詹姆斯·菲尼曼,詹姆斯·莫蒂塔队法律研究教授,乔治城大学法律中心,美国
半个世纪以来,斯坦利•吕布曼(Stanley Lubman)一直是中国社会极其敏锐的观察者。《中国法律改革的演进:一条不确定的道路》是他对该领域的最新贡献。在这本书中,他不仅提供了自己对中国法律发展的精深概述,还收集了国内外法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主要评论家对中国法律和法律制度的看法。无论法律改革道路上可能存在何种不确定性,有一点是肯定的,即这本书将成为各个学科的学者以及法律、商业和公共政策从业者的宝贵资源。
- William P. Alford,Henry L. Stimson法学教授,哈佛法学院,美国
'Lubman巧妙地选择涉及这个不确定性问题的文章,并向读者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改善中国法律改革的确定性。因此,这种编辑的书对中国法律改革演变的系统审查进行了重要贡献。卢博曼已经精心组织了这些文章,似乎分散在与中国法律有关的各种主题中,进入有机整体。..本书的初步审查表明,它是卢博曼能力编辑下最彻底的学术作品之一,由中国法律领域的30多个领导学者组成的优秀文章。..它将成为一个标准参考工作和对该主题感兴趣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这本优秀的书籍无疑将激励学者和从业者认真探索新的和创新的选择,这可能导致在最近改变领导地位后的中国法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的成功解决。
-赵云,《亚洲犯罪学杂志》
贡献者
29条文章,约会于1999年至2011年
作者包括:J. Chen, W. Chen, W. Chenguang, D. Clarke, C. Dingjian, M. Gallagher, F. Hualing, B. Liebman, K. O 'Brien, R. Peerenboom, H. Xin
作者包括:J. Chen, W. Chen, W. Chenguang, D. Clarke, C. Dingjian, M. Gallagher, F. Hualing, B. Liebman, K. O 'Brien, R. Peerenboom, H. Xin
内容
内容:
确认
前言:Stanley B. Lubman
Stanley B. Lubman
第一部分的观点
1.唐纳德C. Clarke(2008),“立法中国市场经济”
2.张宪初(2008),《中国市场经济的立法述评》
3.陈建福(2008),《中国的法律经验》
4.蔡鼎建(1999),自1979年以来“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其当前危机和转型”
5.Benjamin L. Liebman(2009),《评估中国的法律改革》
6.Jerome A. Cohen(2008),《中国改革时代的法律奥德赛》
7.王晨光(2010),《从人治到法治》
第二部分宪法
8.托马斯E. Kellogg(2009),“中国特色的宪政?中国宪政发展与民事诉讼'
第三部分立法与立法
9.陈建福(2008),《法律的来源与立法》
第四部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
10. Randall Peerenboom(2002),“行政法制度:在一个不守规矩的官僚机构中”
11.何鑫(2009),《行政法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控制机制》
12.杰米P. Horsley(2010),“中国开放政府信息法规的更新:令人惊讶的公众需求产生一些积极的结果”
13.凯文•奥布莱恩、李连江(2005),《诉地方国家:中国农村的行政诉讼》
第五部分法院
14. Benjamin L. Liebman(2007),'中国法院:限制性改革'
15.朱苏利(2010),“党和法院”
16.林威利(2009),《中国执法和司法机构的政治化》
17.杨苏和鑫鹤(2010),'街道是法庭:南部劳动力抗议国家的住宿
18.秦旭东(2010),《呼唤司法改革》
第六部分刑事程序
19. Murray Scot Tanner和Eric Green(2008),“校长和秘密代理商:中央与当地控制在中国”法治“的警务和障碍”
20.他潍坊(2008),“警察和法治:评论”校长和秘密代理人“
21.艾拉·贝尔金(Ira Belkin),《中国》(China)
22.陈卫东(2010),《回顾与展望:中国刑事诉讼法(1979-2009)》
23. Mike McConville(2011年),“中国行政处罚的一份记录”
第七部分法律职业
24. Alison W. Conner(2010),“中国律师及其培训:持久影响和断开”
25.傅华玲、理查德·卡伦(2008),《威权国家的维权律师:构建公益律师文化》
26. EVA PILS(2009),“中国人权运动的错位”
第八部分法外纠纷解决
27.Aaron Halegua(2005),《中国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
28. Mary E. Gallagher(2005),“使用法律作为你的武器!”:在中国的机构变革和法律动员
第九部分:信访
29. Carl F. Minzner(2006),'新方:正式中国法律机构的替代方案
确认
前言:Stanley B. Lubman
Stanley B. Lubman
第一部分的观点
1.唐纳德C. Clarke(2008),“立法中国市场经济”
2.张宪初(2008),《中国市场经济的立法述评》
3.陈建福(2008),《中国的法律经验》
4.蔡鼎建(1999),自1979年以来“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其当前危机和转型”
5.Benjamin L. Liebman(2009),《评估中国的法律改革》
6.Jerome A. Cohen(2008),《中国改革时代的法律奥德赛》
7.王晨光(2010),《从人治到法治》
第二部分宪法
8.托马斯E. Kellogg(2009),“中国特色的宪政?中国宪政发展与民事诉讼'
第三部分立法与立法
9.陈建福(2008),《法律的来源与立法》
第四部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
10. Randall Peerenboom(2002),“行政法制度:在一个不守规矩的官僚机构中”
11.何鑫(2009),《行政法作为当代中国政治控制机制》
12.杰米P. Horsley(2010),“中国开放政府信息法规的更新:令人惊讶的公众需求产生一些积极的结果”
13.凯文•奥布莱恩、李连江(2005),《诉地方国家:中国农村的行政诉讼》
第五部分法院
14. Benjamin L. Liebman(2007),'中国法院:限制性改革'
15.朱苏利(2010),“党和法院”
16.林威利(2009),《中国执法和司法机构的政治化》
17.杨苏和鑫鹤(2010),'街道是法庭:南部劳动力抗议国家的住宿
18.秦旭东(2010),《呼唤司法改革》
第六部分刑事程序
19. Murray Scot Tanner和Eric Green(2008),“校长和秘密代理商:中央与当地控制在中国”法治“的警务和障碍”
20.他潍坊(2008),“警察和法治:评论”校长和秘密代理人“
21.艾拉·贝尔金(Ira Belkin),《中国》(China)
22.陈卫东(2010),《回顾与展望:中国刑事诉讼法(1979-2009)》
23. Mike McConville(2011年),“中国行政处罚的一份记录”
第七部分法律职业
24. Alison W. Conner(2010),“中国律师及其培训:持久影响和断开”
25.傅华玲、理查德·卡伦(2008),《威权国家的维权律师:构建公益律师文化》
26. EVA PILS(2009),“中国人权运动的错位”
第八部分法外纠纷解决
27.Aaron Halegua(2005),《中国城市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
28. Mary E. Gallagher(2005),“使用法律作为你的武器!”:在中国的机构变革和法律动员
第九部分:信访
29. Carl F. Minzner(2006),'新方:正式中国法律机构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