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9781788112161 爱德华埃尔加出版
作者:Peter J. Buckley, OBE,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国际商业中心国际商业FBA教授,以及HEC Montréal,加拿大
出版时间:2020 国际标准图书编号:978 1 78811 216 程度:840页
中国企业的快速国际扩张,在东道国和政策制定者中引发了不同的看法。本卷汇集了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跨国企业(MNEs)出现的动机、背景、战略和影响的严格研究。因此,本文对下一波国际商务、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和政治科学领域对中国和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连同编辑的原创介绍,这本珍贵的文集为打算了解新兴市场跨国公司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的学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背景。

版权和许可

推荐图书管理员

你的细节

隐私政策

图书管理员详细信息

下载传单

打印页面

更多的信息
的一致好评
贡献者
内容
更多的信息
中国企业的快速国际扩张,在东道国和政策制定者中引发了不同的看法。本卷汇集了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跨国企业(MNEs)出现的动机、背景、战略和影响的严格研究。因此,本文对下一波国际商务、政治经济学、经济地理和政治科学领域对中国和新兴市场跨国公司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连同编辑的原创介绍,这本珍贵的文集为打算了解新兴市场跨国公司以便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的学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背景。

的一致好评
巴克利(Peter J. Buckley)和沃斯(Hinrich Voss)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一书汇集了一些有关中国跨国公司的领先学术文章。这本精彩的作品集有助于阐明中国跨国公司研究的现状,并为有兴趣深入了解这一主题的研究人员提供有益的介绍。
- Alvaro Cuervo-Cazurra,美国东北大学

贡献者
43条,从1992年到2015年
作者包括:J. Child, S. Globerman, L. Ji, J. Knoerich, K.E. Meyer, D. Sutherland, M.Y. Wang, M.A. Witt, J. Xia, S. Young
内容
内容

介绍
彼得·j·巴克利和辛里奇·沃斯

第一部分理论
1.John Child和Suzana B. Rodrigues(2005),《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一个理论扩展的案例?》,《管理与组织评论》,1 (3),381-410

2.李平(2007),“跨国公司演化的整合理论:中国跨国公司作为后发企业的证据”,《国际管理研究》,13(3),9月,296-318

3.马克斯·博伊索特(Max Boisot)和马歇尔·w·迈耶(Marshall W. Meyer),《通往敞开的门的路》(Which Way through the Open Door?)《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思考》,《管理与组织评论》,4(3),11月349-65

4.姚伟(2011),“中国企业集团的跨国优势:理论解释”,《管理与组织评论》,7(2),7月249-77

5.Mike W. Peng(2012),“中国新兴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全球战略杂志》,2(2),5月97-107

6.Peter J. Buckley, Dylan Sutherland, Hinrich Voss和Ahmad El-Gohari(2015),“避税地和离岸金融中心的离岸公司的经济地理:以中国跨国公司为例”,《经济地理学报》,15(1),1月103-28

第二部分开拓性研究
7.叶刚(1992),《中国跨国公司》,《跨国公司》,1(2),8月125-33

8.Francis M. Ulgado, Chwo-Ming J. Yu和Anant R. Negandhi(1994),“来自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跨国企业:管理和组织特征”,《国际商业评论》,3(2),6月123-33日

9.詹晓宁(1995),“跨国经营与对外投资:中国企业的案例”,《跨国公司》,第4期,12月,67-100

10.杨春华、黄春华(1996),“国际化与竞争追赶过程:中国跨国企业的实证研究”,《管理国际评论》,36(4),第4季度第295-314页

11.Stephen Young, Neil Hood和Tong Lu(1998),“中国企业的国际发展:未来的关键问题”,《长远规划》,31(6),12月886-93

12.王耀林(2002),“中国政府主导产业海外投资的动机”,《太平洋事务》,75(2),夏季,187-206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
13.Peter J. Buckley, L. Jeremy Clegg, Adam R. Cross, Liu Xin, Hinrich Voss and Ping Zheng(2007),“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国际贸易研究》,38(4),7月499-518

14.刘霞明、肖文、黄先海(2008),“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与有限企业家精神”,《国际商业评论》,17(4),8月,488-508

15.段景林(2012),“中国跨国企业的企业异质性与区位选择”,《世界经济》,47 (1),64-72

16.Andreas klosek、Bernd Michael Linke、Michael Nippa(2012),《在德中国企业:减轻外向型责任的建立模式与策略》,《世界商业》,47(1),1月35-44

17.Jan Knoerich(2010),“新兴经济企业的全球雄心:对中国企业出售德国企业决定的分析”,《国际管理研究》,16(2),6月,177-91

18.梁晓亚,卢雄文,王丽华(2012),“中国民营企业对外国际化:竞争优势与劣势的影响”,《世界商业》,47(1),1月134-44

19.崔林、Klaus E. Meyer、Helen Wei Hu(2014),“是什么驱动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寻求战略资产?”《新兴经济体企业研究》,《世界经济》第4期,49(4),10月488-501

20.夏军、马旭飞、吕文娟、姚文娟(2014),“新兴市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源依赖逻辑”,《战略管理学报》,35 (9),1343-63

第四部分数据
21.Dylan Sutherland和John Anderson(2015),“使用外国直接投资数据衡量中国跨国企业活动的陷阱”,《中国季刊》,221,3月21-48日

第五部分机构与对外直接投资
22.蔡国强(1999),“对外直接投资:中国融入区域和全球经济的新维度”,《中国经济季刊》,160,12月,856-80

23.吴世宏、徐晓军(2004),“后期发展”经验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演变”,《亚太经济评论》,10(3-4),春夏季,324-45

24.洪恩淑、孙来祥(2006),“国际化与对外投资的动态:中国企业的战略”,《中国经济季刊》,187,9月,310 - 34

25.Michael A. Witt和Arie Y. Lewin(2007),“逃离母国制度约束的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商业研究》,38(4),7月579-94

26.Randall Morck, Bernard Yeung和Minyuan Zhao(2008),“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视角”,《国际商业研究》,39(3),4月337-50

27.Steven Globerman和Daniel Shapiro(2009),“围绕中国在美直接投资的经济与战略考量”,《亚太管理学报》,26(1),3月163-83

28.罗亚东、薛秋智、韩斌杰(2010),“新兴市场政府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来自中国的经验”,《世界经济》,45 (1),68-79

29.辛里希·沃斯、彼得·巴克利、亚当·克罗斯(2010),“国内制度效应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跨国企业评论》,18 (3),25-48

30.王成琦,洪俊杰,Mario Kafouros和Mike Wright(2012),“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中政府参与的作用”,《国际贸易研究》,43(7),9月655-76

31.Alan M. Rugman, Quyen T. K. Nguyen和Ziyi Wei(2014),“中国跨国公司与公共政策”,《国际新兴市场杂志》,9 (2),205-15

32.卢江勇、刘晓辉、Mike Wright和Igor Filatotchev(2014),“国际经验与中国企业FDI区位选择:东道国政府支持和东道国机构的调节效应”,《国际商业研究》,45(4),5月,428-49

第六部分国有企业
33.崔林、姜福明(2012),“制度压力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股权决策的国家所有权效应: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研究”,《国际商业研究》,43(3),4月264-84

34.李静,Aloysius Newenham-Kahindi, Daniel M. Shapiro和Victor Z. Chen(2013),“两层谈判模型的再探讨:中国在非洲自然资源投资的理论和证据”,《全球战略杂志》,3(4),11月300-21

35.张华,丁媛,李静(2014),“克服不信任:中国国有企业海外进入的适应机制”,《国际商业研究》,45 (8),1005-28

36.李明华、崔林、卢江勇(2014),“国家资本主义的多样性:新兴经济体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国际经济研究》,45 (8),980-1004

37.梁昊、任兵、孙丽(2015),“国有企业全球化中的国家控制剖析”,《国际商业研究》,46 (2),223-40

第七部分情况下
38.刘红、李克全(2002),“中国新兴跨国公司的战略影响:海尔案例研究”,《欧洲管理学报》,20(6),12月699-706

39.杜玉平(2003),“海尔与世界巨头竞争的生存战略”,《中国经济与商业研究》,1 (2),259-66

40.Federico Bonaglia, Andrea Goldstein和John A. Mathews(2007),“新兴市场跨国公司加速国际化:白色家电行业的案例”,《世界商业杂志》,42(4),12月369-83

41.Geert Duysters, Jojo Jacob, Charmianne Lemmens, Yu Jintian(2009),“新兴跨国公司国际化与技术追赶:中国海尔集团的比较案例研究”,《产业与企业变革》,18(2),4月324 - 49

42.孙丽,“新兴经济体跨国公司国际化战略:以华为为例”,《跨国商业评论》,2009年第17期,129-55

43.张玉珠(2011),《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的应与不应:来自华为和海尔的经验教训》,雷鸟国际商业评论,53(4),7 - 8月,501-15

指数















机构可通过Elgaronline购买此标题。

查看示例章

我的购物车